張成玉
摘 要:眾所周知,體育是一項非常重要且關鍵的課程。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了身體,何來往后的種種?現如今,人們已不僅僅滿足與單純的體育教學,尤其是中學階段,增強體質并不能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和家長對教育質量的要求,品質的培養與人格的健全也應當細致入微的融入其中。今天,我們就對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及其優化策略加以研究。
關鍵詞:中學體育;德育;必要性;優化。
內容:體育,是一門充滿競爭的學科。且不說那些以體育為專長的學生,就是走文化路線的孩子,他們的體育也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競爭。競爭又代表著個人利益,競爭的勝利與否決定著個人利益的增長與削減。而對于中學生來說,在這個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我們應當引導其在利益與道德之間準確制衡,做出最為正確的選擇。體育教學中滲透一定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通過德育教育可以讓大學生群體明白,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參與要比最終結果更加重要,每個人在參與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和內容遠遠比競爭結果更加有意義。
或許有人會說,這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似乎應該多給孩子們些時間,好給他們一個自行判斷的機會,也能更好地發現孩子身上已存在的問題。這里我想說,時間真的很緊迫!且不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有未有的生存壓力,就業工作、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等等一座座大山使當代大學生肩頭的壓力與日俱增,以至于近些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和惡性犯罪事件時有發生。就看在校大學生,利益的沖突比就讀高中的孩子多了太多。如果沒有中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何能在大學里過得多姿多彩?更何況,最基本的德行品質,只是能夠讓孩子不至于過得太過糟心,真正要讓他們脫穎而出,一定要從娃娃抓起,不要等電鋸切斷了手臂,才明白那種危險物品不是好相與的。
試想一下:一個事事愛出頭,愛表現自己的人,如何能夠讓其他想要表現自己的人不對其產生惡感?何況上了大學,大家都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想法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甚至個個心比天高,一個不服一個,那么接下來看似空穴來風的疏遠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必然,這個孩子還能過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學生活么?這其實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學問,這只是一個普普通通、淺顯易懂的道理,不是么?
除了知道要有什么樣的目的,我們還要看看現在存在的問題。體育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學的重點發生了偏移,更多時候教師只是重點關注學生的體育素養的提升,對學生的心理發展關注力度不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沒有被深刻的認知。因此德育教育只注重了表面形式,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探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校方或老師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應對上級部門的監督,才很敷衍的進行了所謂的“素質教育”,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并沒有將德育教育進行細化,也無法實現有效的落實,僅僅是將教學與德育教育形式化。與此同時,那些認真落實德育教育滲透工作的學校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為德育教育是一項有技巧的工作,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方法不能過于單一,傳統的說教模式在當今完全沒有長遠的應用。目前,我國初中生個性明顯,如果在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方式,只是通過說教或者是指責來進行,很容易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使教學工作更加難以有效地開展,造成德育教育失敗。因而為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方法上有待提高。隔膜,德育教育工作很難施展。而第二種方法問卷調查,雖然可以很大程度上保障學生的個人隱私,但是都是由于學生個人的回答,所以在真實性上有待商榷。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體育老師應該結合實際的班級情況制定相應地了解方案,為德育教育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并且,通過對學生的了解與調查,可以及時的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一方面能夠增進師生感情,另一方面又能使得教學工作效率最大化。
完成了德育教育的大方向確定還遠遠不夠,我們又要回到最原始的問題上:競爭。說到底,更好的德育教育,只是為了以后更廣闊平臺上,孩子們能有更強的競爭力。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德育教育的優化勢在必行。而針對其優化,我們提出幾項策略。
從教材特點入手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可從教材入手。體育老師要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種教學因素,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教育,包括體能和思想,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品質與人格。
培養積極參與意識,發揮人的自主精神。體育活動中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集體項目,都要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講究個人行為的規范性和道德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和道德風尚。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增強參與意識。在運動實踐中讓學生學會獨立的觀察判斷,獨立的應付突如其來的賽場變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點、特長,發展個性,培養自主精神和獨立人格。
培養學生的是非感、正義感。體育運動是在嚴格規則約束下進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動,教育學生遵從規則與規定,按規則允許的精神去認識問題,辨別是非,不斤斤計較,不小肚雞腸,不裝孬使壞,不投機取巧。尊重事實,弘揚正義。對的就支持贊揚,錯的就批評摒棄,培養學生愛憎分明,態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頑強意志。體育運動的教學訓練和比賽,都要求參加者付出極大的身體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艱苦的磨煉。要讓學生學會在運動中吃苦耐勞,疲勞時學會咬緊牙關堅持到底,困難時學會堅韌不拔持之以恒,失敗時學會決不氣餒再拼再搏,勝利時學會冷靜處之決不得意忘形。堅強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之一。體育運動是培養堅強意志的一片沃土,有待中學體育教師的深耕細作。
總之,體育課中的德育教育是廣大體育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在體育課中我們不僅要努力上好專業課,而且還必須同時上好德育課,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體育課中體育、德育的“雙豐收”。中學體育教學以體育精神進入人格教育,關鍵在于中學體育教師自己的觀念和認識,理性認識上升到這個高度,行動才能產生飛躍。另外,中學體育教師還應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對中學生的示范作用,嚴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體育精神的要素,豐富和發展體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手段,使我國的體育教學邁上一個新階段,是我們中學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聚考拉,秋香姑娘,xunjingyou8;《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體育教學德育教育滲透分析》《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2018-09-30,2019-03-20,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