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敬
【摘 要】隨著當前社會的進步,也對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學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國內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已逐步成為社會中各行各業篩選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學革新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主題。對于此,本篇文章中筆者將針對當前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學科教學情況進行論述和研究,并針對當前問題提出可行的實施策略,希望能為相關領域從業人員提供一些指導建議。
【關鍵詞】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現狀論述
首先,教師自身專業素養較差。國內多數中職院校語文教師是由普通本科院校畢業,其所學的內容和學前教育專業的關聯不多,因此雖然略懂一些關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知識,但不夠系統化,缺乏實際教學經驗。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無法以學生角度出發,使得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模式與學生的學習嚴重脫節。再加之中職院校重視專業的建樹,會定期要求專業課的教師參與國家級或是省級的培訓,反之文化課教師的培訓機會較少,知識系統更新的速度較慢。除此之外,因為中職院校沒有普通中學應試教育的升學壓力,很多教師認為只要每學期定期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即可,進而使得一些教師的知識能力、教學能力、自身素養難以有效增強。
其次,學生沒有重視自己的學習,無法集中學習注意力。很多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學生由于中考成績較差而被動地選擇去到中職院校繼續教育,家長也對其寄予了厚望,希望其可以掌握一技之長,日后能夠保障就業的順利性。所以很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會受到家長、學校、教師重視技能發展的影響,認為只要學好歌舞、彈琴等表演就可去到幼兒園從事幼師的工作,沒有意識到語文學科學習是專業課的學習基礎,也沒有正確認識到語文學科學習對就業和增強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意義。因此帶著這種學習動機無法積極投入到語文課堂學習活動當中。由于很多語文課程在教室內進行,沒有實踐課,因此很多教師沿襲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無法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提起興趣。
二、有效增強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
首先,教師要具有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增強個人素質。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文化課教師只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才能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此期間,不斷增強個人素養和學習能力,才能適應當今社會不斷更新的職業教育要求。作為中職的語文教師無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一定要具有掌握專業素養、專業知識儲備的意識。
在實施教學期間,教師要以自身的專業素養為基準組織教學活動的實施,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堂學習進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師,其教學視野應多向學前專業相關內容方面拓展,大力研究和歸納該專業的導向與特征。與此同時,帶著終身學習的觀念意識到時代發展對于學前專業學生提出的要求,彌補自身知識能力的不足,不斷探索、制定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
其次,教師要圍繞學前教育專業的特征,不斷優化和調整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期間要準確找到語文學科教學和學生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契合所在,適當增添或減少語文學科教學的內容。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師要依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工作的需求、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學習能力不斷優化教學環節和教學模式。在一年級期間,重視基礎模塊內容的教學。在二年級時重視職業模塊內容的教學,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實習,在培訓期間寫工作日志、實習總結等起到強化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目的。
最后,按照學前教育專業的實際需求,選取合理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期間要為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教學任務,為語文課程的學習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對于部分學生重視技能、忽略語文學習的情況,教師要對其進行及時糾正,并讓學生意識到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
三、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
傳統的看法是將語文教學視作語言的教學,將培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語文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中心,也即把語文素質中的智能素質放在語文教學中的最顯眼位置。我們要實施語文素質教育,也應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出發。
但是,構建學生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不是學習語言知識,而是注重語言實踐,即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洪鎮濤、陳伯安《構建學習語言語文教學新體系》)這樣的實踐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到了學生的個性特點,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而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總而言之,可以看出當前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已成為社會中各行各業的選取標準。因此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期間,教師要具有不斷探索和革新教學方法的意識,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容.基于崗位導向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改革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6):154.
[2]魏朝陽.試論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綜合能力培養[J].才智,2017(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