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林
摘 要:目前學困生的主要特征是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成績差。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其思維有一定缺陷性,主要變現為不善于區分重難點,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較差,他們很容易被誤認為低智商者。實際上,大多數學困生智商絕對沒有問題,平均居于中上。除了學習以外,其他方面并不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差。學困生外在往往變現為學習態度消極,作業馬虎,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發呆或睡覺,很少或幾乎不參與學習活動。甚至于有些學生還有些自閉,他們不愿意積極參與討論,不愿主動發言。而知識學習,本就是一個人心理內化的過程,不解決好他們的思想問題,他們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久而久之會產生厭學、棄學念頭,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關鍵詞:高中生學困生;教育教學;管理對策
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他是英國的一位眼科醫生,源于他在工作中發現了"詞盲現象";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將學習困難兒童列為特殊教育對象;我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后開始重視對學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視是在1978年以后。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困生的特點及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后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基礎教育質量上來,同時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討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地邁入社會。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意義
國內外學習力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力內涵和構成要素這兩個方面,實踐研究主要是對學習力提升策略和評估方法的探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ofGlasgow)McGettrick教授2002年提出學習的雙螺旋結構理論,他認為學習是兩個學習鏈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一個鏈反映了學習者的意愿,包括學習的態度、價值觀、情感、意向、動機等方面,另一個鏈反映了學習試圖達成的結果,包括所學的知識、技能和理解等方面,兩個學習鏈之間的相互作用將會增進學習者的學習力(McGettrick,2002)。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UniversityofBristol)大學創新中心DeakinR.Crick博士則在McGettrick教授學習雙螺旋結構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促進學習意愿與學習結果相互作用的能量就是學習力,學習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具有不可見性,但又是客觀存在的,存在于人與人之間,與人的思想、情感、需求和行為有關,并通過人的行為表現出來,學習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有效性(Crick,2006)。國內學者沈書生等(2009)認為:學習力的構建是為學習者終身有效學習提供能量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依賴現有的已知學習環境和資源,另一方面又要面向未來的未知學習環境和資源,以已知的環境和資源為能量,激活學習者的學習潛能,最終服從于學習者的終身成長需求。國內的研究起步較晚,對于學習力的研究基本上還處于內涵闡釋和要素結構層面,對如何構建和提升學習力的研究成果較少,對如何提升高中學困生學習力的研究成果則更少。
我校是一所具有70多年辦學歷史的三星級高中,但生源一直為我市四星級高中招生以后的學區內三流學生為主,且近幾年因為某些原因生源質量不斷下降,學困生的比例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升學的具體功利目標以及高中教學要求相對較高,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學困生的大量存在已經成為我校大面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瓶頸因素。本課題組從我校的實際出發,研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究提升高中學困生的學習力的方式路徑,制定有利于學習困難學生發展的評價與激勵機制,從而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在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進步,讓他們增強學習信心,智力得到正常開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力。本課題研究旨在堅持以人為本,以適合教育理念引領,為促進普通高中學困生學習力的全面提升提供成功的實踐范式,并利于推廣。
二、解決學困生的策略分析
學困生問題立足點在校本實踐,通過對我校學困生學習力提升的具體的案例研究,努力構建提升高中學困生的學習力的方式路徑與評價激勵機制。研究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是:
1.解決我校高中學困生學習力低下的問題;
2.解決我校部分班主任、任課老師在對學困生的教育、教學上感到力不從心的問題;
3.解決我校大面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
三、學困生問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
1.對學困生而言: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學習力的有效策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提升學業成績;
2.對教師而言:探索高中學困生提升學習力的有效策略與方法,從而做到因材施教,輕負高效,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3.對學校而言:找到高中學困生提升學習力的管理模式,促進學生自主發展,進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和學校管理力的提升。
四、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尋找學生最近發展區
教師在高中教學中,不能一味追求高難度的拓展能力型題目,由于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有所差異,對于知識理解能力有所不同 教師在教學中應給學生設計層次型的題目練習,使學生可以找到自己學習最近發展區,在自身學習能力范圍內不斷完善自身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我在給學生選擇題目練習時,更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夯實,會給學生采取前后聯系,難易穿插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思考之前所學內容,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使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個人能力,學生可以按照個人的學習實際選擇題目,基礎題目作為鞏固當堂所學內容是所有學生需要完成的,對于能力拓展方面的題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自身學習能力范圍內不斷嘗試更高層次的題目,以此尋找自己的學習發展區,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
教師在高中教學中對學生采取分層次教學,結合學生個人學習情況,對學生展開差異化教學,使學生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尋找個人學習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學習能力范圍內不斷拓展能力,實現學習素質的完善和加強,有助于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學生在教師教學方法幫助下,實現學習能力的進步和提升,改變學困生的現狀。
結語
教師在高中教學中面臨學困生這一現象,積極轉變自身教學思路,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形成學習興趣,有助于使學生通過后天學習環境的影響提高自身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充分激發個人學習潛能,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相信在教師教學方法幫助下,學困生現象會得到改善,學生學習會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慧.從興趣入手,引導學困生"脫困"——以高中數學專業課為例[J].新課程教育,2017,35(13):41-42.
[2] 李靜.從“燃燒自己”到“點亮他人”——引導一名數學學困生在合作學習中成長的啟示[J].新課程(下),2017(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