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宗宏
摘 要: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依賴程度偏高,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難免會導致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潛意識里覺得數學學習枯燥無味,難以進一步提升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教師應該在關注小學生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教育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小學生的興趣,促進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教學法;策略
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目的是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素養,為后續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但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嚴謹性和學術性,數學學習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文章從數學教學現狀出發,從多方面闡述如何針對數學自身特點設計游戲化數學教學,打破數學課堂的枯燥,進一步推動數學教學的發展。數學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的必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國也將其列入素質教育的必修科目。
游戲教學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科的教學之中,它在如今仍然是值得大家運用的一種創新性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它的意義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尚簡單,沒有形成獨立性,在教學中,游戲對于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能激發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游戲中很自然地掌握數學知識。學生在游戲化的教學中能產生濃厚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更多的參與機會與學習機會,也就有了更多的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同時,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與思維與思維空間的拓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故事法
小學生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天性喜歡聽故事。教師在數學課堂可以將數學知識點用故事包裝起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還更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的文化內涵。例如,在小學一年級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時,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字,對數字充滿了未知和疑惑,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法先引出數字的由來。教師可以講述數字的全稱是阿拉伯數字,雖然叫做阿拉伯數字,但是并非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人在1500年前創造用來表示數目。后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因其簡單實用被阿拉伯人廣泛使用。最后,這些數字傳遍了世界各地,因為阿拉伯人在這些數字的傳播中起了最大的作用,所以這些數字被后世人稱為阿拉伯數字。然后,正式進入1到5阿拉伯數字在讀、認和寫方面的講解,要求學生能讀準數字、辨認數字和工整書寫數字,并教會學生1到5的數字可以用來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等,以此全面化學生對1到5數字的認知和提高學生對1到5數字的運用能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執行相應口令,檢測其對1到5數字的掌握情況。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拿出一支筆、伸出兩個手指頭或翻到書本第五頁等,也可以說出數字讓學生將對應數字書寫在練習本上,這樣可以有效檢測出學生對1到5數字的理解、掌握和應用情況。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身的學習實況或心得體會等進行評價和回顧,有助于培養學生反省和總結的習慣。
二、歌訣法
小學生思維簡單,追求玩樂。教師在教授一些數學必記的知識點時,可以采用歌訣法,將知識點變成朗朗上口的歌訣,幫助和方便學生更快的記憶。例如,在進行乘法教學時,教師應引入乘法口訣:即一一得一,…,一九得九;二二得四,…,二九一十八;三三得九,…,三九二十七;四四一十六,…,四九三十六;五五二十五,…,五九四十五;六六三十六,…,六九五四;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表內乘法口訣朗朗上口、簡單明了,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記憶興趣,且能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學生在輕松記住了表內乘法口訣后,信手拈來就能直接做乘法題目了。在考察時,教師可以針對某個數字進行一系列的題目測試,也可以任意選擇幾個數字進行隨機式題目測試,縱向延伸和多向跳躍相結合,更有利于督促學生記憶乘法口訣和檢測學生對口訣的掌握情況。比如,教師可以設計與六相關的乘法題目:2×6等于多少?3×6等于多少?4×6等于多少?…,6×8等于多少?6×9等于多少?同時也可以隨機選擇多個數字,設計乘法題目:3×7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5×9等于多少等。將小學數學中必須記憶的知識點用歌訣的方式總結起來,更符合小學生思維簡單和追求玩樂的特點,能減輕學生記憶知識點的負擔,提升學生學習的愉悅感。
三、操作法
小學生性情活潑好動,適合在動手操作中一邊開動腦筋一邊收獲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在涉及到圖形等幾何知識教學時采用操作法,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揮手、眼和腦等多個器官的作用,形成空間思維,從而更深刻的理解某個幾何概念等知識點。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把腦海里能想到的四邊形繪制在練習本上,學生很自然的會回憶起以往學到的幾何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這樣,教師將學生熟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作為參照物引入了課堂。然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繪制出課程主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講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特征是兩組對邊平行即可;梯形的定義是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特征是一組對邊平行即可。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回到之前提到的問題,要求學生對之前的答案進行補充。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及特征后,能正確的將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繪制出來,使之前的答案變得完整。接著,教師再要求學生發現和總結: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學生會對舊知識點進行回顧:長方形的特征是兩組對邊平行、對邊長度相等且四個角為直角,正方形的特征是兩組對邊平行、四邊長度相等且四個角為直角。因而,會明顯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四個角上要求的是必須為直角,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四個角卻沒有限制,是隨意性的。最后,學生會很自然的得出這一結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包含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師在幾何圖形認知課堂中,使用操作法,不僅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幾何圖形概念的認知,還有助于訓練學生的立體和空間思維能力。
結束語
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點用故事包裝起來進行教學,不僅能滿足學生好奇心和激發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的文化內涵。在教授數學必記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采用歌訣法將知識點變成朗朗上口的歌訣,能幫助學生更快地記憶。在進行圖形認知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操作法,有助于學生形成空間思維,從而更深刻的理解幾何概念。
參考文獻:
[1]林麗琴.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24):51-52.
[2]李曉芳.探討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39.
[3]陳王利.讓游戲為數學教學錦上添花——略談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助推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75.
[4]范德君.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