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汝禮
摘 要:想象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及其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它不僅能使小學生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事物特征,還能使之在豐富想象中構建事物的聯系,從而形成更加科學、系統的認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想要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就必須在教學中利用文本激發學生想象力,利用留白引導學生想象力以及利用習作提升學生想象力。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語文;想象力;培養策略
隨著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確立,學生主觀學習意愿的挖掘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作為小學生張主觀學習意愿表達的重要形式之一,想象力不僅能夠如實反映出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還能強有力地凸顯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與經驗閱歷等。在此,筆者僅從自身教學經驗為例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
一、利用文本激發學生想象力
文本內容既是小學生展開語文學習的重要保障,也是引導小學生展開想象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想要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就必須學會利用恰到好處地利用教材文本內容。比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桂花雨》中,作者在開篇曾經這樣描述桂花的形態: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們便可以認真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聯想與想象:桂花樹“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說明桂花樹古樸守拙;“只見到滿樹葉子”說明桂花樹枝繁葉茂;開花時需要仔細尋找才能找到說明規劃的細小。在對桂花樹以及桂花特征進行一番了解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作者是怎樣搖落桂花的呢?在搖桂花前做了哪些準備(如,鋪好席子等),搖桂花時心情怎樣以及搖落桂花后怎么收拾(如,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等。如此一來,教師不僅能夠利用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對搖桂花的場景進行科學、合理的想象,還能更好地體驗作者的搖花之樂及其對家鄉的思念,進而更好地領悟文章主旨。
二、利用留白引導學生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留白有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重要作用。這些留白的存在不僅能夠為小學生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間,還能使語文教學更加具有魅力與感染力。倘若能夠在教學中利用好這些留白空間,教師不僅能夠在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還能使學生在留白中進一步領悟文章主題意蘊,從而對文章內容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聽到學生的回答,而要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唯有如此,教師才能讓學生通過空白時間段里的思考有效鍛煉、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不可因為學生能夠干脆、利落地回答問題就高興,或者因為學生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難以表述清楚而大發雷霆。
與此同時,對于課文中的一些留白,教師亦要引導學生積極分析與認真思考。比如,巴金在《鳥的天堂》中寫道:“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在這段話中,作者著重描寫了一直畫眉鳥,那么,除了這只畫眉鳥之外,“這只”、“那只”中可能還要那些鳥兒呢?對于作者言語之外的內容,我們不妨引導學生進行一番科學、合理的想象,并使之嘗試著用語言生動、流暢地描述出來。
三、利用習作提升學生想象力
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語重心長地說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理,實踐對于想象力的提升具有同樣重要的影響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小學生的想象力不僅豐富,還如天馬行空般不受約束,教師想要將這些感性的想象力轉換為理性的想象與思考就必須讓學生在寫作中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與科學思維能力。如此一來,他們方能將散亂無端的感悟化作條理分明的語言表達,將其感性思維更加理性地呈現出來。如,通過寫作練習中的謀篇布局,學生不僅可以將其感悟按照某一順序條理分明地展開,還能對事物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思索與分析,從而對事物或者現象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與了解;通過寫作練習中的語言表達訓練,學生既能將其想法、思路等更加生動、準確的呈現出來,又能在表達的過程中將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從而實現更加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
總而言之,想象力的提升對小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作為奮戰在小學語文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務必要在深刻認識這一點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間,使之能夠在良好氛圍影響下更好地提升其想象力,進而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姜玉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0)
[2]郭秀德.小學語文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J].教育評論.2001(02)
[3]王俊英,劉淮森.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