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問題學生”的教育管理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問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主要有:發現挖掘積極因素,賞識引導促進轉化;引導同學相互關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肯定與信任每一位同學,正確看待“反復”問題;運用多種評價引導確立追求目標,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關鍵詞:高校;問題學生;干預機制
“問題學生”是指,在特定時空背景下,學生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導致個體性格、情感意志、思維方式等方面暫時偏離常態,并在行為方式、心理品質、學業成績、思想品德等方面違背教育規律主流、價值標準和社會規范,需要通過矯正教育干預的特殊社會群體。這類群體主要表現為:厭學,成績相對落后,人際交往能力差,性格存在缺陷,行為偏激。如何教育轉化“問題學生”是高校輔導員值得思考的課題。本文以“陳X”個案為例,探究輔導員教育轉化“問題學生”的策略。
一、案例簡介
某學院2017級學生陳X,學習習慣差,上課經常開小差,不能完成基本的課程作業,以各種借口甚至謊話應付老師;沒有良好的擔當意識和勞動習慣;平時生活以自我為中心,常常因不同的小事跟同學發生矛盾沖突。當同學對她的行為習慣表示不滿、甚至疏遠時,她則以滿不在乎的姿態和表現應對,但有時不經意地流露出孤獨、受傷中的糾結與脆弱。
二、問題分析:
通過溝通得知陳X的父母在外做生意,平時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與教育,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因爺爺奶奶文化程度不高,平時更多關注孩子吃飽穿暖的基本生活需求,對陳X日常行為習慣以及學習成長方面的教育放任自留,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初中期間陳X因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性格暴躁長期游離于班集體以外,時有曠課,久而久之,陳X形成了叛逆心理,同時又脆弱敏感。由于家長關愛的缺失、教育方法的不當、集體對她的“排斥”,導致了陳X處于既渴望關愛又脫離集體的這一矛盾處境中,然而陳X既不尋求積極改變自我、反而自暴自棄。
其實,像陳X身上的這些問題,在班級的其他同學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有所存在。如何借此案例來引導與教育其他同學,以人為鏡、引以為戒,在反思中成長,學會如何與人和睦相處,如何在自強、自立與自尊的奮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使自己在快樂中成長與進步等,面對這些思考,筆者尋找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三、問題處理
(一)發現挖掘積極因素,賞識引導促進轉化
陳X雖然常犯錯誤,但在她身上還能找到很多“閃光點”。例如,上課積極發言、做錯事能夠承認錯誤。積極發掘她向上的具有可塑性的正因子,通過多種方式對她進行表揚鼓勵。在班級活動中,給她更多的表現機會與關注。通過班級開展的一些才藝展示活動(5個一活動:一項運動、一項才藝、一本書、一個計劃、一點改變),較高的受關注度讓她感受到了自己也是班級的一份子,代表團隊的表演讓她感受到了自己被別人的信任后收獲的那種快樂,她積極了、上進了,從而達到了消除其惰性行為的效果。
(二)引導同學相互關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引導培養陳X時,注意放大教育效果,引導同學學會相互關愛,發揮集體和朋輩的作用,幫助她同時也幫助大家在集體中找準自我定位,相互關愛,相互幫助。通過主題班會或其他恰當時機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通過案例向學生講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導大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同學,及時肯定每一位同學的成長變化,以集體的耐心,接納彼此的不完美,肯定鼓勵大家共同成長。
(三)肯定與信任每一位同學,正確看待“反復”問題
信任是一種人格力量,它使人努力,促人奮進,同時也能營造一種良好的人文環境。無論是對陳X還是對班級的其他同學,只有對學生充分的肯定與堅定的信任才能使每個人都有動力爭取更大的進步。對陳X及時的肯定與信任,是筆者對其針對性教育的基本思路與立場,無形中也逐漸端正了其他同學對她的認知態度。受此影響,陳X自暴自棄的心理也隨之慢慢得到了糾正。錯誤,在每個同學身上不可能瞬間完全改變,展示堅定信任態度,輔導員和同學們都應有耐心對待每一個同學彼此偶爾的失誤。
(四)運用多種評價引導確立追求目標,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調動學生自我完善成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既要善于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又要積極運用多種評價引導同學們的成長、確立奮斗目標;及時在其他同學面前表揚陳X的努力與進步,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或轉述等方式對她進行表揚與肯定;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思考規劃成長的方向:大家1年以后會怎樣、5年以后你會感受到幸福嗎、10年以后的今天你成功了嗎,逐步引導陳X及其他同學確立長遠的理想或奮斗目標。并在這個目標的激勵下實現真正的自我轉變與成長,促成長遠的進步與發展。
經過一段時間努力,陳X在和同學交往中,慢慢學會了考慮別人的感受,學會了主動謙讓,家長也反映她在家能主動做一些家務了,有時還會談論一些“有營養”的話題,這些變化讓周圍的人對她刮目相看。她從一個“問題學生”成為班級中受人歡迎的一員,成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斷為之努力的學生了。班級同學也在與老師與陳X同學的互動中都走向了成熟,相互謙讓給予溫暖和正能量的交流成為常態,團結向上、共同進步的班風與學風也因此逐步形成。
四、案例啟示
(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輔導員在面對“問題學生”時,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能輕易給學生貼標簽。所謂的“問題學生”之所以成為現在,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們真正做到不放棄,那么我們利用一定的時間足以把一個學生從“問題”轉變為“良好”。當然我們“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需要建立學生多元化的科學評價體系,這也是因材施教的基本保障。
(二)尊重、理解、信任和關懷是對學生教育的前提
尊重、理解、信任和關懷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老師和學生情感溝通的橋梁。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真情與關愛、尊重和信任是最強大的凝聚力,是最有效的感召力。給予學生尊重、理解、信任和關懷可能不是最快的教育方法,但卻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體現了人文關懷的教育思想。
(三)班風建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集體風貌與個體自我教育
班風的健康程度直接會影響到班級的發展與學生個體的成長。班風建設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輔導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現在的大學生一般為“95后”,他們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強、自我約束能力弱、組織紀律性差等特點。在班級管理中,輔導員一定要注意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運用環境的熏陶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滲透,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徐英杰。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問題學生”的轉化[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8(22):92-94.
[2]蘭英。淺談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問題學生”的產生及應對策略[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36-37.
[3]魏亞玲。高校輔導員對“問題學生”的干預機制探索[J]。唯實(現代管理),2016(12):46-47.
作者簡介:黃廣(1985.07-),男,漢族,河南南陽,研究生,碩士,助教,思想政治輔導員,新鄉醫學院,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