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徐亞
摘? 要:皮影戲結合了戲曲與工藝美術,在過去娛樂形式匱乏的情況下,它帶給了人們歡樂,受到了群眾的喜愛,在上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成為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豐富的娛樂活動對皮影藝術產生了沖擊,其處境岌岌可危。為了保護優秀的民間藝術,弘揚皮影文化,將數字動畫作為民間皮影藝術發展與創新的有機載體,使其在動畫中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民間皮影藝術;動畫產業;傳統文化;傳承;創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2018年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吉教高字[2018]30號3881)研究成果。
一、民間皮影藝術的概念
皮影藝術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光影變化原理逐漸探索出的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可以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動畫藝術。民間皮影藝術作為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皮影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皮影戲”,它集精彩動人的剪紙人物動作以及豐富優美的唱腔于一身,帶給觀眾一場聽覺與視覺的盛宴,同時在表演中注重燈光、舞蹈等元素,屬于我國傳統藝術形式中一種獨特的戲曲表演劇種。皮影藝術經過漫長的發展與變遷,逐步形成包括山西皮影、陜西皮影以及山東皮影等眾多不同區域的藝術流派,各個地區之間的皮影藝術獨具色彩。在實際的表演中,皮影藝人在白色的幕布后面控制各種皮影,隨著音樂節奏與故事內容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燈光的映襯下,出現一種優美的光影效果,結合當地獨特的藝術唱腔生動活潑地敘述故事內容,在各種打擊樂器的配合下,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民間皮影藝術以綜合的藝術形式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我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皮影是皮影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它是由民間藝人用牛皮或驢皮等原料,根據需求進行裁剪、雕刻、繪制而成的平面藝術品。單個皮影一般由幾個不同部分組成,方便演出皮影戲時可以對其靈活的操控,從而加強演出的藝術性。皮影的造型獨特、色彩艷麗、形象生動,在當代也成為一種重要的收藏品。
皮影戲與皮影二者的密切結合就構成了民間皮影藝術,它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展,借助數字動畫,將其發揚光大。
二、民間皮影藝術的生存現狀
民間皮影藝術在歷史發展中逐漸成熟與完善,在民國時期發展至頂峰,但是當前掌握該藝術的民間手藝人數量寥寥無幾,而且大眾對其關注度下降,皮影藝術的生存狀態岌岌可危。
首先,民間皮影藝術同時代發展的需求不吻合。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諸如計算機、手機、游戲娛樂設備等各種智能終端設備開始普及,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滿足精神需求的重要載體。由于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人們更需要借助這些設備瀏覽信息、傾聽音樂、觀看電視電影等,進入碎片化、快速化的娛樂時代。但是,皮影藝術離不開皮影、舞臺、幕布等的支持,因而需要固定的場地進行表演,人們為了觀看必須親臨現場,與時間計劃相沖突。另一方面,皮影的造型較小,觀眾需要近距離地觀看才可以看清,這就導致演出場地的人員不能太多,而且遠距離觀看效果不佳,這些因素都無法滿足當前大眾的娛樂需求。
其次,民間皮影藝術的表演內容與大眾的喜好不匹配。皮影藝術大多以民間故事或者小說為表演藍本,經過一定的加工與改編進行表演,其中的故事人物是皮影展示的重點,如果觀眾對該故事的背景不了解,就會看得一頭霧水。除了表演內容的故事背景外,影響觀眾欣賞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于皮影藝術的演唱形式。皮影藝術在一代一代的繼承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區域特征,在表演中,曲藝人的話語存在較多的方言,一些發音與表達同普通話之間存在差距,導致許多青年人由于語言障礙無法欣賞。同時,由于皮影由平面裁剪,使許多看慣3D特效的青年人感覺表演不生動,無法滿足年輕一代的審美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間皮影藝術在當代的發展。
最后,民間皮影藝術自身缺乏創新性。民間皮影藝術在經過頂峰之后影響力逐漸下降,原因就在于創新能力不足。許多皮影藝術的手藝人固守傳承,保持原汁原味,在表演中仍舊使用幾個固定的故事題材,而且故事題材同時代的發展缺乏聯系,其中的內容對人們缺乏吸引力。同時,民間皮影藝術的創新也存在難度,一個新的故事題材需要從皮影制作、表演形式等多方面著手,創作時間與創作難度等也限制了民間皮影藝術的發展。
三、民間皮影藝術與動畫產業的融合
民間皮影藝術同動畫之間存在許多共通之處,可以說它是電影動畫的始祖。從我國動畫產業發展伊始,民間皮影中的許多優秀元素就被借鑒其中,從而創作出一批包含皮影藝術元素的經典動畫。
當前,我國制作的含有皮影藝術元素的電影動畫包括《桃花源記》《張飛審瓜》等。其中,留給觀眾印象最為深刻、飽受大眾贊譽的要數《張飛審瓜》這部作品。在這部經典作品中,場景以及人物等全部都由皮影完成,諸如動畫中的建筑等都展示出皮影雕刻的藝術特點。在這部作品中還可以發現,動畫中的人物動作和聲音語言等都使用了皮影藝術的元素,可以說,這既是一部動畫形式的皮影戲,又是一部由皮影藝術打造的動畫電影。此類動畫電影的推出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它既豐富了中國動畫產業的創作模式,又推動了包括民間皮影藝術在內的中華傳統藝術的發展。
當前,一方面由于制作皮影動畫的成本過高,需要較長的制作時間和較高的人力成本,同方便快捷的電腦制作相比優勢不足,使得動畫產業人員缺乏創作動力;另一方面,由于民間皮影藝術的受眾基礎的限制,創作皮影動畫存在受眾與商業收益風險,這些因素都制約了當前動畫產業對民間皮影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如何借助動畫產業繼續實現民間皮影藝術的生機與活力還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四、民間皮影藝術
在動畫產業中的傳承和創新策略
民間皮影藝術與動畫產業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數字動畫在制作中通過對皮影元素進行大膽的創新與實踐,可以推動民間皮影藝術得到可持續發展。下面,筆者根據自身對該問題的思考提出幾點建議。
(一)創新場景設計
無論是動畫還是皮影藝術都注重場景的設計。通過嚴格細致的場景設計可以渲染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加深故事的感染力。傳統的皮影表演中僅僅使用幕布進行場景的裝飾,烘托力不足,視覺效果弱。
在當代的皮影動畫制作中,需要根據既定的故事劇本去構造場景,針對故事的角色形象與具體內容進行背景的構建,還需要從整個故事內容出發,對場景進行完善,使得設計的場景能夠滿足皮影動畫的人物特點、情節特點以及想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情感。在對場景風格進行設計時,還需要尊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民族風情,增強動畫內容的真實性。另外,還需要借助皮影故事內容的環境接受對場景的色彩、空間格局以及裝飾等進行細微的改進與處理,從而使皮影動畫能夠切實展現皮影藝術的風格面貌與文化特色,呈現獨特的視覺效果。
(二)創新制作工藝
民間皮影藝術中的皮影通過精心的雕刻制作,使其具有鮮艷豐富的色彩以及鏤空剔透的整體造型,這些優點還需要在動畫產業中繼續傳承,從而使影片展示出一種通透感。
在皮影動畫的制作中,要繼續皮影的鏤空特點,皮影藝術正是借助鏤空與燈光的合力搭配實現一種優美的光影特效。在皮影動畫制作中,需要對包括人物、場景、道具等在內的皮影的鏤空紋樣進行創新與改進,根據故事主題的內容與當前的時代特點和群眾愛好重新整合紋樣,使重新設計的皮影能夠展示出傳統與時代的融合,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故事人物形象與特點,使青少年更感興趣。在皮影動畫制作中,可以借助現代化的電腦技術,突出傳統皮影藝術的光影效果,使得皮影動畫更能展示傳統的民間藝術風格,進而傳播皮影文化。
(三)創新視聽語言
通過視聽語言可以將故事情節內容以及深刻的故事情感展示給廣大觀眾,民間皮影藝術在皮影動畫中實現視聽語言的進步。
在皮影動畫制作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故事內容分析展示作品主題的音效。在此環節,不僅需要傳承皮影藝術的戲劇唱腔,還需要對其進行數字化處理,在尊重皮影藝術的基礎上與時代文化相符。借助當前人們喜愛的音樂與音響等豐富傳統的皮影音效,為整個故事情節服務,使得故事情節更加婉轉、故事畫面更具意境。
(四)創新故事劇本
故事劇本是皮影藝術與動畫影視的靈魂,故事內容的優劣對于作品的質量以及觀眾的吸引力具有直接影響。傳統的皮影戲表演中大多以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以及歷史人物傳記等作為故事素材,這些題材的內容歷史久遠、許多過于夸張,同當下社會價值觀不符,需要進行改進和創新。
為了推動皮影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在皮影電影制作中,更加需要尋找同時代發展相符合的故事題材,諸如反映社會正能量以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具有教育啟發意義的故事更能吸引觀眾。只有創作出符合社會發展潮流,滿足當前大眾生活需求且融合民族文化特點的故事劇本才能推動民間皮影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熙.皮影戲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王平.中國民間美術通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
[3]解輝.淺析傳統文化與動漫藝術設計的融合和創新[J].電影文學,2013(3):72-73.
[4]謝延楠.皮影藝術與動畫結合的現狀及發展探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李瑩,碩士,吉林建筑科技學院中級講師。研究方向:藝術學。
徐亞,吉林建筑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