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克熱依?吉力力
摘要:小學是重要的教學時期,對學生以后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有助于提升教學的效果。在小學開展朗讀教學不應該盲目的進行,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朗讀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才能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分析探究
引言:
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實踐方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朗讀教學加強重視。但是,在開展朗讀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教師要積極主動尋找朗讀教學缺陷的地方,應用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保障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成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1]。
一、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出現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課上缺少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
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還沒有對學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思維還是行為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正是由于這一點,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將注意力放到了問題的提出與解答上,從根本上就忽視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會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很明顯對于朗讀教學不夠重視。由于這種原因的存在,使得朗讀教學的效率始終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開展朗讀教學的時間十分有限
很多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至于沒有意識到的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導致開展朗讀活動的時間也是很少的。對于小學生來說,解題的思路很慢,需要充足的閱讀時間才能夠完全解決課后的問題,所以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但是現實情況是,很多教師為了能夠縮短教學時間,傳授學生更多的知識,導致朗讀成為了一個機械性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帶不會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反而會限制學生能力的發展,課上的教學時間也會白白的浪費掉[2]。
(三)朗讀教學的方式簡單枯燥
朗讀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感,還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的方式和教學的內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無論怎樣變,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依然對學生的發展能夠起到促進的作用,但是想要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也需要進行實時的改進創新。可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朗讀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很容易對朗讀教學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進行層次性朗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不同的小學生學習能力也是不相同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要將教學的內容設計的有層次性,便于學生們都能夠進行學習。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內容進行由少到多的安排,使得學生能夠逐漸的適應教學的方法,也能夠更好的把握教學的內容,從而能夠達到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對《少年閏土》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有層次的閱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將文章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根據層次的劃分分別進行朗讀,并在朗讀之后總結出這一層次主要描寫了什么,這樣的朗讀教學不僅僅讓學生更好的文章進行了朗讀,同時也掌握了文章的內容,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3]。
(二)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思維和能力的發展都十分的有限,想要完成一些事情只靠自己是做不到,需要采取合作的學習方式才能夠保證事情得到完善的解決。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可以將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入到朗讀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助于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對《為人民服務》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同桌或者是前后桌的方式進行組合,將文章分成若干個部分每一個學生進行分別朗讀,看哪個學生朗讀的更好,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促進,更好的完成朗讀教學,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三)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將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夠調動學生朗讀教學的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小學生朗讀的環境,從而體會到朗讀教學的魅力。例如,教師在教學《荷花》時,可以進行相關朗讀情境的創設,通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播放荷花的相關圖片,使學生加深對荷花的了解,從而對文章的朗讀能夠更好的掌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4]。
(四)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要想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學生們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學生們能夠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們富有情感的去進行朗讀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先讓學生去感知文章的感情和中心,之后讓學生帶著與作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例如,教師在對《祖父的園子》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通過整體感知課文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文章的初次朗讀,并讓學生總結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之后教師對文章的情感進行總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帶著與作者相同的情感再次朗讀文章,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對文章進行朗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在小學階段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想要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葛東民.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 學周刊, 2015(32):172-172.
[2]徐敏.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66.
[3]王琪.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6(8):17-17.
[4]晏生輝.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 2014(8):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