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
摘要:在教育行業深入發展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更為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展開工作,從而實現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將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展開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
語文作為小學階段必學的科目,應當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由于小學語文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以及綜合性,所以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之開展相適應的教學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將學生的語文水平拔高。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策略,具有較強優越性。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綜合性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水平的提升,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當對語文進行深入的研究與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課程標準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1]。
一、完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相關的理論體系,為其提供理論保障
小學語文教師若是想要保證綜合性學習的順利開展,那么就應當先完善語與其相關的理論體系。由于綜合性學習不同于傳統學習模式,它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與實踐性,所以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教育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今天,教師應當明確教學改革的側重點,并且將全新的教學模式引入到教學體系中。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路徑,應當受到教師的高度關注。教師應當明確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具體工作要求,并且將其落實在實際中。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全面加強對學生口語溝通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了教師應當加強實踐課堂的比例。為此,教師應當將綜合性學習列為重要的教學模式,并且應用于課堂上。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還應當遵循以育人為根本的教育理念,確保教學工作的展開是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中心,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學課堂貼合學生需求,為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3]。
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開展課堂實踐活動
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它不同于傳統的學習模式。教師應用綜合性學習展開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擺脫傳統思想的舒服,以更為多元化的形式參與課堂,融入課堂,從而實現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的提升。在興趣教育的普及下,教師也應當在綜合性學習課堂中積極挖掘學生的興趣要素,讓學生將更多的興趣投入到語文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由于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工作要求,所以教師應當將工作要求滲透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促進其語文水平的提升。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展開應當貼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因此,教師應當深入到學生當中,調查學生的具體能力,并且了解其興趣愛好,然后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小學人教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第二十二課的《狼牙山五壯士》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教師應當結合課文內容“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將學生分別指定為五個戰士與敵人,然后展開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扮演狼牙山戰士的學生充分將自己的愛國精神表現出來,并且展示出自己的大無畏精神。這樣的教學課堂不僅能夠讓學生充分實現對課堂的參與,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在無形中培養出對語文的興趣,進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更高效投入。教師應當明確開展課堂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并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加積極與主動,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開展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主的教學工作,確保學生能夠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語文知識點的學習時,應當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案例,或者是引用學生熟悉的事項進行舉例,從而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實現高效課堂的打造。教師應當將這一工作列為關鍵,并且實現。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少年閏土》時,可以讓來自于農村的學生舉手發言,然后說出他們那里常見的土產,當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闡述《少年閏土》時代背景下的農田,然后再逐步引出文章。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課堂的融入,并且充分激發自己的好奇心,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教師應當將這一教學方式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為學生的提高提供保障。除了教學課堂之外,教師還應當將目光發散在課外。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老人與海鷗》這篇位于人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的課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在互聯網資源上收集關于大海與海鷗的圖片,然后將這些圖片與材料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知,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到以海洋為主題的社會博物館中進行瀏覽,從而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量。選擇哪種教學方式,應當根據教師自己的判斷。教師在判斷教學方式時,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實際進展,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學活動真正發揮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教師還應當建立較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制度,確保學生能夠實現對自己的全面認知,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多種策略,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采用恰當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還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并且將之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此外,學校也應當給予教師一定支持,不斷推進語文教學的改革,實現語文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向麗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7(18):2-3.
[2]黃婷.探討關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7(11):145.
[3]王樺.優化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具體措施分析[J].新課程·上旬,2017(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