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蘭
摘 要:隨著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進行新課改之后,學校和老師都在不斷開展課堂實踐,通過改變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教學有效性。課堂作為老師教學的主要陣地,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所以說,老師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作為初中地理教師,要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通過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果。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性;能力
引言:
隨著教學進度的不斷推進,教育部越來越重視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當然這也是新課改對教學提出的要求。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就需要學校和老師提高對教學的重視程度,貫徹和落實新課標的具體教學方針,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實現教學目標。所以本文主要論述的就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合理利用教材提高教學有效性
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使用科學的教材來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改之后,我國初中地理教材有很多種,所以老師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地區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材。現階段我國初中地理教學課本,仍然以學者編寫為主,這樣進行教材的編寫很難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因為初中地理教學需要借助案例進行知識點的滲透,在編寫時與實際教學時有一定的時間跨度,所以在選擇教材時,老師一定要選擇具有典型案例的教材進行教學。
此外,因為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各地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人文條件各不相同。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對知識點進行生活化處理,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讓地理教材上的知識點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實際運用。為了讓教學內容更加符合生活化標準,老師可以按下面幾種方法進行教學:(1)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適當修改。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明,隨著時間的推進,各個地方所形成的地區特色非常明顯。這就導致教材上的案例與實際情況有偏差,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加以修改。(2)老師還要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適當添加,對重要的知識點要進行拓展,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此外,老師也可以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適當刪減,對不重要的內容或者與實際偏差較大的課程可以省略,這樣可以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3)老師可以根據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對課程的順序進行適當調整。教師要善于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材的順序進行重新編排,使教學體系與生活聯系更加緊密。對教材內容進行不斷優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學會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抽象的地理知識點變得更形象,讓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教學效果。老師在知識教學時,要對知識點進行引入,在開始時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通過這樣的提問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這節課程時,在開始講課之前老師可以進行這樣的提問:“此時此刻為什么我們在上課,而美國人卻在床上睡覺?”“在一年當中為什么會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個季節的時間都是固定的嗎?”這些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學生在聽到這樣的提問之后,就會對問題進行思考,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將知識點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讓所學的知識能夠得到利用。在新課改之后,教學更加注重實用性。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學習知識不僅是為了考試,還要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做到活學活用,這樣才能讓知識發揮自身的價值,實現教育的目標。在教學時將知識與生活進行關聯,采用聯系比較法,將地理事物聯系起來進行綜合對比,讓學生能夠利用地理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闡釋。比如,在學習《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這節課程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體驗去進行猜測,讓學生思考一天中哪個時間氣溫最高,是因為什么。在學生思考完成之后,讓學生勇敢回答。當然,老師在提問問題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幾名同學一起分析問題去尋找答案。通過將知識點與生活進行聯系,能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問題,提高學生思考能力,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開展課外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開展課外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將知識點與課外活動進行融合,這樣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各種課外活動時,在學生在實踐中讓動手動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能夠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也能拉近學生與地理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在初中的地理教學中,有些知識點對學生來說非常難理解。比如《地圖的閱讀》這節課程,老師就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從地圖的實用性出發,增強地圖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附近的公園或者小景區,對景區的地圖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自己畫一幅學校的平面地圖,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有效性。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初中地理課堂上,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非常多。這需要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思考和總結,增加課堂教學的活力,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愛學習,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有效性。本文論述結束,希望能夠對初中地理教學以及提高課堂有效性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自全. 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及方法的研究[J]. 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20-220.
[2]楊猛. 淺談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新課程(中學),2017(3):76-76.
[3]黃秀斌. 初探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 學園,2013(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