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純才
摘 要: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思想品德類學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再者,隨著我國近些年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和普及,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核心素養問題。鑒于此,本文便以此為寫作主題,并以初中階段的學生為例,對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相關闡述,希望能夠對當今的課堂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
核心素養教育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靈魂所在,在我國新課改之后,這一觀點在課堂當中的普及也變得更加深入。在初中階段,學生正由一個懵懂的孩童時期向著成熟期快速的成長,身心在各個方面,包括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等,都需要學校教育通過核心素養教育來加以指導,如此,才能確保學生在這一人生的關鍵時期塑造出一個符合現代化社會需求的人格品質。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使核心素養教育得以有效地滲入呢?本文便以此為核心內容,將之做如下的闡述。
一、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培養樂觀開朗品格
認識生命是促進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因素,學生只有深刻理解了生命的含義,感悟到了生命之與自我的價值和意義,才能以更加樂觀開朗的心態去面對成長中的諸多煩惱。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生活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在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盡量從生活方面作為切入點,讓學生以生活為依托去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意義,從而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感受生命的意義》這一課時,筆者便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對學生進行了教學。如,在社會各界當中,大家都會各司其職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消防員總是勇敢地向著發生火災等險情的方向奔去,醫生總是不辭辛勞地奮戰在手術臺上與死神爭分奪秒,環衛工人總是與城市垃圾做著斗爭等等,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就是奉獻、創造等。除此之外,筆者還利用周末時間組織學生在敬老院開展探望孤寡老人的愛心活動,借助這一實際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更多的生命意義,從而幫助學生在成長中能夠以意義去衡量自己生命的成長,從而使自己的品格能夠逐步變得樂觀開朗,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二、組織進行角色扮演,指導學生個人行為
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站在角色的角度上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此來糾正和引導學生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從而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加準確的認識。
例如,在教學《依法行使權利》這一課時,有這樣一段教學材料:有一個人因為闖紅燈和橫穿馬路被交警攔下,然后被告知需要接受“站崗”的懲罰,但這個人拒不接受處罰,而且態度十分蠻橫,很多路人對此憤憤不平,于是和交警一起“教育”這個人。因此,筆者借這個材料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要求在角色扮演時要結合教材內容,最終,通過這種方法,學生都準確理解了教材中關于公民權利的基本知識,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基本的法律素養。
三、課堂滲透責任教育,培養學生社會擔當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成長、生活,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此,我們應當首先明確的認識到自己對于社會所應當承擔的相應責任,并能夠自覺履行之,才能使得擔當精神的培養更加全面而綜合。在具體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認識到相應的角色應該承擔哪些責任,并體會到角色與責任二者之間的重要性,學生對社會的擔當精神才能夠更加深刻,整體的擔當精神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為學生的身心健康而全面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教學《在社會中成長》這一課時,筆者便首先利用23歲輔警因公殉職的事例對學生進行了相關引導。扎西同志在某次執行任務時,不幸因故殉職,在其犧牲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竟是:“兄弟,接一下班,我可能不行了”。簡單的一句遺言,竟然還是不忘完成對自己工作使命的交接,令人淚目的同時也是對社會擔當精神最美的詮釋。再如,天津港爆炸事故中,當所有人都向逃生的方向奔跑時,唯獨消防員戰士孤獨地向著災難發生的方向行進,去履行自己職業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當他們留給世人以背影的同時,也深刻地體現了他們偉大的社會擔當精神。學生經過這一系列的情境引導,對自己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認識起到了良好的激發作用,明白了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無私奉獻,而這種無私奉獻的來源便是對社會的擔當精神等,從而使得課堂的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總而言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的方法和可利用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深切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如此,才能創設出更加高效的學習平臺并真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沈捷.探究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名師在線,2018(36):54-55.
[2]唐培燕.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3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