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
【摘要】提高小學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追求。小學生的作文,應注重生活化、通俗化,講究樸實、真切,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基礎,切不可用成人的思維去取代學生的認識。排除學生習作恐懼心理,引導學生快樂習作是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作文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習作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習作教學;激發興趣;真情實感
引言
寫作文就是寫生活,它既可以體現生活,又可以增長知識,想要把作文寫好,就必須要具備相應的寫作知識、寫作方法。小學生作文教學是掌握知識的標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突破點。下面針對小學生在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從以下幾方面,具體論述如何提高小學習作的有效性。
1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寫作水平
1.1讓學生寫些自己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
首先要從作文命題入手,命題時要開放,題目內容要廣,出寬題、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身邊的人或事為主,使他們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欲望,把自己想說的意思開開心心地表達出來。如命題為《我的課余生活》先讓學生理解題目意思,課余生活指的是什么?老師可以舉例說明,根據學生愛玩游戲的特點,如打羽毛球、學游泳、玩吹泡泡等等一系列的游戲形式的生活樂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游戲內容,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過程,注意在過程中同學們的言行。在課余其間,可以親自打打羽毛球或玩吹泡泡,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尋找樂趣,懂得道理,感受平凡生活的美好,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講得興致勃勃,同時也能產生興趣,寫起作文來就不難了。
1.2要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寫作欲望
要讓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寫好作文,最重要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要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習慣、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做好以下工作:(1)給學生自信。學生的作文可以在班上作范文宣讀,就算文章寫得不太好,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同時也要照顧中下生的同學,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后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2)從作文評語入手,在作文評語中可以寫些鼓勵句子。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學生覺得“我也會寫?!睆摹芭聦憽钡健跋雽憽钡健耙獙憽钡健皹穼憽?。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目標;(3)辦好學習園地,把寫得好的作文粘貼在墻報上供同學們學習品嘗,還起到鼓勵促進作用,激勵學生多投稿參與。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表現自己。運用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2從讀到寫、讀寫結合
2.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中去,要加強和改進閱讀教學重視讀中悟寫體現讀寫結合要好讀書,讀好書,豐富知識,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勤于讀書,大量讀書必能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同時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注意對該文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我的爸爸》這篇課文,作者采用了總分總結構方式,總寫爸爸的各個好性格,好品質,再舉例分析爸爸的各個好性格,好品質,最后總結。其中第二部分內容要重點描寫,用了幾個具體的事例表現爸爸的好性格,好品質。如學習寫景的文章,聯系實際,你到過哪些地方?游覽過哪些風景名勝,把真實的一處景點寫出來。先概括說出景點,然后重點介紹一處景點,最后贊美這處景點。聯系閱讀適當模仿,仿中求創,在指導模仿的同時也要注意求創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文。總之,作文教學一定要學生能體現到快樂寫作、大膽寫作,這樣才能把作文寫得更好。
2.2加強朗讀背誦,培養語感
為了培養語感,在課堂教學上重點指導朗讀,特別較長的句子。聯系生活體驗培養語感,學生拿生活中見到的同類事物進行分析,朗讀培養語感。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語言精美內涵豐富的課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它們作為語感材料,培養學生的語感要有表情、有節奏地潛心誦讀,做到因聲求氣,悟出真切的感覺,比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中“??!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里,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朗讀時就要用真切的感情體會語感,知道是表達了什么感情,學生傳情投入作文就好寫了。
3指導留心觀察,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生認知事物形象,直觀為主,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領域,在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捕捉對自己有所觸動的信息,然后寫自己所想要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
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他們就會覺得就是記述自己的現實生活,而不費盡心思去編造一些連自己都覺得乏味的事情。教師可能挑選一些較有新意的文章拿出來講評,并加以肯定,例如以《我的校園》為題,我們要指導學生觀察校園的各處景物,熟悉校園的環境,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原來把作文寫好并不困難,他們會想:我會寫作文了。
4體驗生活趣事,積累生活經驗,走進課堂,樂于表達
在著力強調學生習作興趣的和留心觀察的同時,還要學生去親身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體驗感受深了,還要讓學生走進課堂,走向社會,去認識生活,在教學中要貼近生活,將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好筆記,把它記錄下來。因此我們可以培養學生從報紙上、電視中看到的身邊的事中來挖掘素材。如:在習作中遇到一個這樣的題目:《我愛_____》這是生活的半命題作文,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能夠寫些什么,可以是寫景、寫人等,只要自己喜歡的,什么都可以寫,有部分學生往往看道題目后就想起爸爸、媽媽,很有千篇一律之感。但經過老師的指導、點撥后,他們會展開想象,從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和創造靈感都發揮出來,整篇文章就會大膽流露,有個學生寫了《我愛春天》他會把春天寫得很美,流露出真情實感。這樣必然給學生帶來快樂,喚起他的創作靈感,才會“樂于表達”。
實踐證明,激發興趣,留心觀察,體驗生活,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改變批改方式,克服空間狹隘的傾向拓展廣泛選材,可以促進學生排除恐懼、快樂寫作的能力,對提高作文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能不斷提高小學習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美玲,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指導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8 年 09 期
[2] 張正麗,如何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8 年 09 期
[3]王海平.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兒童自然心性的挖掘[J].讀寫算,2017年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