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戎
摘 要:人們常說:“打仗不打無準備之仗?!闭n堂教學亦如此,因為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不僅利于呈現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也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緊湊性、流暢性、簡潔性,合理調控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本文,將針對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問題進行詳細闡述,重點分析課前準備要點。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是一個關鍵環節。目前,在教學準備階段存在著比較盲目的問題,有些準備往往是無意識的。同時,在教材處理上,時常缺少創新性,而教學目標又過于籠統,教學方法設計過于單一,教學過程靈活性不夠,難以保證預設與生成的統一性,需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一、確定教學目標
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要依據初中學生們的年齡特征、文化背景、音樂審美興趣、音樂基礎等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保證其具有導向、激勵、調節、評價的功能。同時,要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入手確定目標。目標的確定不能太過籠統也不能太高,要符合教學內容,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用來指導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方向。在進行《青春友誼圓舞曲》教學時,可確定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1.感受歌曲所表現的青年人熱愛和平、珍惜友誼、發展友誼精神,學習歌曲中所表達的樂觀向上精神面貌;2.感受圓舞曲音樂風格,學唱歌曲,嘗試跟隨歌曲旋律進行身體律動;3.學習三拍子指揮和舞步,學會用正確歌唱姿勢演唱歌曲,發展用二聲部創作的音樂表現力。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計,分別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層次目標,準確體現了這一節課的教學方向,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
二、確定教學內容
教學準備階段,要提前確定好具體的教學內容,計劃好教學重點和難點。其中,在確定教學重點時,要精心選擇一節課中最基本的中心內容,以起到帶動整體的作用。同時,對于教學重點的確定,要避免籠統、模糊問題,由此實現對教學設計生成階段的把握。在確定教學難點時,要根據學生們音樂經驗,選擇他們難以理解或掌握的“點”,再清晰表述這個“點”,以幫助他們攻克新知的學習。
每一節音樂課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課教學時,結合這首歌曲用語言勾勒了一個百鳥歌唱、鮮花爛漫草原美景,并使用牧歌為素材。而七年級學生已具備音樂欣賞能力。同時,抓住音樂欣賞中聆聽和感受情緒表達最為重要這個“點”,確定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欣賞蒙古民歌,感受女中音柔和、渾厚音色特點,感知蒙古族人民自由生活,激發對蒙古民歌的熱愛之情。而教學難點是了解蒙古民歌中長調、短調演唱方法。通過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可以蒙古民歌風格為線索開展教學。
三、制定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學實施總體方案。在對教學策略進行制定時,要確定好教學方式、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內容。其中,在確定課堂教學方式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互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形式,以保證課堂上“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始終處于相對積極的學習狀態。對于課堂教學形式的確定,可選擇適合的個別教學、分組教學、室外教學、網絡教學等不同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方法上,可選擇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欣賞法、演示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制定好教學策略以后,課堂教學目標方可實現。在《長江之歌》音樂課教學時,可在課前準備階段制定好教學策略,明確這一節課將采取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其中,在自主學習中,請學生自主聆聽歌曲說一說初聽歌曲體會,再自由發言歌曲分為幾個部分。同時,要求學生用“啊”的聲音練習腹式呼吸。合作學習中,以小組為單位,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在教學形式上,確定要采取分組教學。教學方法上,確定要采取討論法、欣賞法幾種教學方法。其中,在討論階段,主要組織學生一邊朗讀歌詞一邊討論歌詞表達了什么情感,體會歌曲對春天情景的描寫。而在欣賞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初聽歌曲、復聽歌曲,感受體驗歌曲所帶來的波瀾壯闊、宏偉感受。
四、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所有教學活動的總稱,它往往有著教育性、動態性、發展性特點。課堂教學準備中,要精心設計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過程。目前,體驗模式、模范模式、創造模式、輔助模式、發現模式等教學過程比較常用。對于教學過程的設計,要符合教學內容,且要包括導入、深入、拓展、結束幾個活動部分。其中,導入環節要貼近教學內容,要流暢自然。而深入部分,要有一定遞進性。拓展活動,要堅持以音樂為本,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雪域天音》這一單元中,為了突出西藏民歌獨特的音樂特點,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以及加深他們對音樂魅力的感受。在為教唱《獻上最潔白的哈達》作教學準備階段時,為了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可提前預設好這一節課教學過程。其中,在導入部分設計中,選取生活中熟悉的歌曲《天路》進行導入,畫面呈現青藏鐵路的沿途風光及藏族音樂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對藏族民族音樂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再引入《獻上最潔白的哈達》這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在深入部分設計中,先聆聽歌曲旋律,簡單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接著再分析歌曲中的難點部分,與學生一同討論和學習。為下一步的拓展部分作好鋪墊。
綜上所述,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的藍圖,二者相伴相生。課堂上,要想讓學生學好音樂,呈現出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需有意識地進行課前準備。課前準備中,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再計劃課堂教學重點、難點,制定好課堂教學策略,預設相對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賈惠荔.淺析初中音樂教學設計[J].黃河之聲,2011(7):84-84.
[2]吳疆.初中音樂教學設計與組織優化策略[J].華夏教師,2013(6):83-83.
[3]趙賽.信息技術在中學音樂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6(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