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摘 要:數學學科,以往一直給人“以題海戰術為勝”的感覺;而學生也長期陷入苦做題目之中。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減負”,關鍵一點就是精編習題,有效使用習題,讓學生達到鞏固知識“以點帶線,以線連面”的效果。
關鍵詞:減負;高中數學;作業;精編;有效利用
“減負”,一直是我們整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所謂“減負”,其實質是要把我國的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跡上來。從根本上說是在教與學兩方面必須進行觀念、思路和方法上的轉變和改革,使之向著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方向發展。在以往,數學學科一直給人的感覺是以“題海戰術”為勝;而學生們也長期陷入苦做題目之中。現在提出“減負”的口號,體現到我們高中數學的實際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原有的題海戰術。
那么如何來改變原有的題海問題呢?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課上、課后的作業,包括考試涉及到的題目,進行有效編寫;精選精練,并充分利用習題開展知識復習鞏固教學。
一、有效編寫習題
我們在練習題的編寫與教學上的指導思想是:充分體現學習與培養能力的高度統一,在使學生系統、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科悟性和創造思維能力,使知識轉化為能力。
1、有針對性的選題: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正確的概念不是對事物的一般描述,而是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概括,所以數學概念是經過對概念的對象進行歸納、綜合、類比、抽象而最終形成的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在練習題的設計上,要概括一個知識點的盡可能多的內涵和外延,有利于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知識網絡。
2、有利于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能力
數學習題,作為一類學科知識的體現,顯然應把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放在主要的地位。在數學學習中,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學習的基礎,是對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的學科特點的概括,是數學能力的最基本的表現。
(1)運算能力。學習數學時,不僅要進行準確、熟練的運算操作;而且還要學會巧算題目,即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求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并會在必要時作簡單的近似計算和估算。
(2)邏輯推理能力。在數學解題中,充滿了演繹、歸納、類比等推理過程和猜想,發現創造過程,這些都是邏輯思維的組成部分,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通過數學學習應不斷培養和發展的能力。數學學習中的邏輯思維,是通過數學語言表達的,所以邏輯推理能力既是思維能力,也表現為語言表達能力。而數學語言包括口頭和書面語言和數學中特有的符號語言、圖象語言以及這三種語言的結合。
(3)空間想象能力。有些題目,設置在于一個無限伸展的平面中或在于廣闊無垠的空間中,學生要能根據問題給出的條件,分析圖形結構,能把復雜圖形分解為簡單的圖形,并準確了解基本圖形中各元素之間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從而能對圖形作平移、旋轉、對稱、放縮變換,建立正確的空間能力。
近幾年高考重視數形結合和含參數討論題,這些題目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因此針對學生方面的薄弱點,要精選這方面的練習題,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圖象進行解題。
這里似乎“巧妙”的應用了基本不等式,求出了y的“最小值”,然而,“當且僅當a=b=c等號成立”在這里被忽視了。滿足的x值不存在,因此y的最小值不是3。只有當時才能得到正確的最小值。
二、有效利用習題
其實編寫習題已經不是“減負”新談,我們學校在高中數學學科上,每年都會花大力氣在新題的選編上。選編新題、精題后,我們很大部分又讓學生陷入另外一個怪圈之中——不斷反復地刷同樣的題目或者同類型的題目;即并沒有有效的利用精選的習題。
在上一輪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我采用了新的方法。即有效利用習題,而不是讓學生不停反復地刷同題或者同類型的題目。
1、訂正舊題
我們的學生仍有這樣的想法“今天做錯的題目,明天換新題,考試不會考舊題”。因此,我在上一屆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就很鄭重地向學生們分析到:選編的題目,是老師通過對教材知識點的整體理解、對高考題型的分析拆解、對我們學校的學生整體情況的了解之下精挑細選的。并不是隨意從題海中找出來的題目,其針對性非常強,是非常符合我們學校學生實際情況的有效題目。我對學生提出,每次新知識點學習的過程中、每次階段練習中出錯的題目,將之以知識點分類,進行錯題訂正于錯題本。那么,在經后的復習鞏固階段,將成為我們同學彌補不足、提高自身成績的法寶。
2、舊題新講:
原來,“訂正”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改正”。在實際的習題課堂上,我原來一直是只針對題目,通過分析條件,誘導思路,指導學生得出正確答案。學生往往聽起來懂,做起來錯;最后每次都是以學生責怪自己粗心,教師埋怨學生教不會結束。其實學生做題雖然有錯,但通過深入思考,印象較深;正確答案是“天外來客”,縱然科學、嚴謹,印象反而不深。一段時間后,錯誤往往“死灰復燃”,學生依然重復“昨天的故事”。顯然“訂正”僅是“改正”是不夠的。現在,根據“再創造”數學教學原理,對舊題進行了新講。
總之,數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而學生能力和品質的培養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只有不斷的探索和歸納。因此,在編造練習題時因題而異,因人而異,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上,重視能力中各種因素的開發,就一定能夠提高學生數學素質。同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錯誤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教師重視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研究、開發和利用,讓學生明白錯誤產生的原因,探索改正錯誤的方法,找出防范錯誤的措施,這樣讓師生之間產生思維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鳴,才能真正的達到“減負”目標和“減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