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林
摘 要:在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內容中多為理論知識,這些知識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對高中生來說,想要真正掌握其中的深意還比較困難。正因為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因為教學方式缺乏多元性,導致學生對政治知識缺乏探究欲望。怎樣有效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完善,增加政治課堂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增強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是當前全體政治老師急需攻克的難題。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教學提升;課堂教學
在學生接受教育的階段開展政治課程,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核心素養簡單講就是讓學生能夠切實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以及道德素質,是確保他們在日后的工作中、人生中必須具備的品格,也是新時代社會發展和市場發展中對就業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對于高中政治教學來說,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將高中課堂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平臺,將教學的引領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也是高中政治教學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必然趨勢。
一、構建知識結構,提高政治知識素養
通過對學科知識的不斷沉淀可以形成相應的學科素養,對政治學科知識進行系統牢固的掌握是提高學生政治素養的基礎。由于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過于細小零碎,學生很難全面系統的掌握。怎樣才能有效的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呢?這就需要老師能夠將政治教學內容中細小雜亂的知識進行梳理,爭取讓其成為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這樣,就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只有對這門學科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掌握,才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并且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學科素養的培養[1]。老師在教學中每講解完一個課程章節,都應該將這些知識進行及時的小結,抓住一個線索,將這些知識點有效的聯系在一起,然后再將其進行整個行程整體的知識面,有效的將這些零散的知識組織起來。老師在給知識進行組塊的時候,一定要緊緊抓住治時間的內在聯系,對整個教材的邏輯線索進行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老師在進行《經濟生活》相關知識的框架結構圖構建的時候,老師首先應該將整個教材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即經濟背景和經濟活動。然后對學生的學習思維進行引導,如將整個經濟活動氛圍生產、分配、消費三個環節,結合這部分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我們消費的物品從何處來,東西生產出來如何處理”。在進行消費環節講解的時候,老師可以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繼續追問:“完成消費需要的條件有哪些”進一步引出消費、價格、貨幣等知識點;在進行生產環節講解的時候,老師也可以依照上述方式繼續追問:“東西是如何生產的”,進一步引出生產的主體、組織形式、制度背景以及上產的資金等相關知識點;在進行分配環節講解的時候,老師可以簡單的問題提問形式,如“財富都分配給誰”,來引出個人、國家以及企業等相關知識點[2]。最后,自然而然的將經濟生活的背景從國內轉移到國際。如此,就可以讓學生清晰系統的掌握正本教材內容。
二、采用對比教學的方式,對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進行深化
高中階段的政治的教學內容中對黨和國家的意志進行了深入分析,因而這一階段的政治學科具有非常強烈的政治色彩,對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進行培養,是開展這一學科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普及速度的不斷加快,高中生可以通過信息網絡技術了解到這個多元化的世界,包括不同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導致學生對黨、對國家內置對整個社會的認同感正在不斷的減弱,甚至有的學生出現思維認知概念模糊的現象。在傳播力如此強大的網絡面前,如果還依照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知識可信度的增強。怎樣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解決他們的認知困惑?我國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曾表示“一切價值都在比較上看出來的”[3]。如果任何事物都沒有比較,那么,也就無法知道事物的本質如何,又何談讓我們對事物產生贊成、欣賞和任課。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在認知上兩個搖擺不定的兩個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不同的角度、方向進行對照好甄別,將這兩者間的好壞優劣明確的擺在學生面前,那么,他們就能夠做出正確的傾向選擇。通過切實的比較,可以讓學生的政治立場更加堅定,增強其歸屬感。但是,老師的對比分析一定要徹底、全面,進行深入的比較,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產生長久的認同感。
例如,老師在進行《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知識一框題導入的時候,面對中國少年受到的西方文化網絡沖擊的問題,老師可以通過對中國新舊歷史發展情況的縱向數據對比分,以及中西方文化發展成就的橫向數據對比分析,以準確的數據和有力的證據,證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水平和能力,以此來增強學生用戶我黨的共識,同時,也讓他們的社會主義信念更堅定[4]。
結束語:
總之,每一個奮斗在高中課堂教學一線的政治老師,都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完善,讓自己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滿足當今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他們的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增強他們的政治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余芹.基于高中政治核心素養提升的教學方法策略[J].考試周刊,2018(47):138-138.
[2]曹傳圣.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29):152-152.
[3]鄭志東.淺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80.
[4]于留成.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