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文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小學數學建模在數學活動中的使用。通過在小學數學活動中運用數學建模,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數學和實際生活中緊密結合在一起。本文將講解小學數學建模在數學活動中的運用,從而提高對數學建模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建模;數學活動
一、小學數學建模在數學活動運用中的作用
1.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數學應用能力。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為數學建模提供的信息和資源,成了連接數學建模和數學建模思想的樞紐。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指導過程中,通過數學建模的使用,培養學生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數學建模思路的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建模思路的應用。2.可以讓學生對數學問題更好地理解與吸收。小學生對一些事物的認識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面,從表面到內在,只有通過對事物表面的了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內在。事物的表面化是其實質上的不可缺少的內容。3.可以使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更輕松,課堂氛圍更活躍。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準確直觀地表達出來尤為重要,傳統教學中,無法掌握教學過程中同學吸收知識的情況,因而會影響講課的進度。通過數學建模的建立,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課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把注意力集中在建模的互動中。
二、小學數學建模在數學活動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建模教學的目標具有不明確性。教學目標充分且完善地指出了教師和同學可以達到的預期目標,因為預期目標是提前預估出來的,無法正確無誤地表達出來,這也就成了教師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一個衡量標準。所以教學目標的明確性成了首要任務。2.問題設計不具有科學性。在小學階段運用數學建模,對于問題的設計也不能忽視。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問題的提出以及提出什么樣的問題,一個好的問題尤為重要。這不僅可以讓學生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更能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反省和思考,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考體系。3.情境選擇不具有合理性。小學數學建模的過程中,對于隋景的選擇應具有合理陛。因為小學生對于問題的認知,對于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和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給學生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吸收,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三、小學數學建模存在問題的改善策略
1.建立情景,感受建模。小學數學建模的建立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讓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連接起來。小學生思考問題比較單一,教師應將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數學相關的內容融合起來,結合在一起去思考,將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情景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接受這種數學建模的思路。2.共同合作,認知建模。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經驗不夠豐富,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等思維能力尚處在發展階段,所以,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在學習經歷的分享中,逐步完善對模型的認知。3.聯系生活實際,建立模型思路。我們在數學的教育中,使用數學模型,不僅要重視模型的推理與分析,也應該注重模型使用的過程。通過將數學模型與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模型帶來的作用與價值,進一步讓學生養成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數學建模是連接教師與學生、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重要橋梁。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學習,不僅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活躍了課堂氛圍,養成了在日常生活中用數學模型去思考問題的思維。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