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偉鵬
摘要:目前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在不斷進步,各種教學方法紛紛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階段,教學工作越來越貼近小學生的心智成長規律,教學效果日益提升。但是,在廣泛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教師所采取的具體措施缺少理論上的指導,教學效果不夠穩定,有待于進一步地挖掘,實現更好的升華。本文即以核心素養為切入點,從語言建構運用培養、推動思維發展提升、增強審美鑒賞能力和實現文化理解傳承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
自核心素養的改變被提出以來,絕大部分教師對此都有著足夠的重視。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教師更多地將核心素養視為教學的目標,沒有意識到培養核心素養同樣也代表著教學的過程。換句話說,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才能證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足夠有效;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學過程就應處處體現核心素養的理念。所以,本文要討論的就是如何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都充分滲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一、對學生語言構建運用素養的培養
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口語。因為漢語是學生的母語,而且當下的社會又進入信息化時代,小學生普遍語言能力比較強。但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其實還是很不完善的,他們的話語一般比較簡單,討論問題不夠深入,說服力不足。其次是書面語,即反映在學生的作文中,經常會出現詞匯匱乏或詞不達意等情況,說明學生在這方面需要進一步地鍛煉與提升。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語言建構運用素養時也應該從口語和書面語兩個方面下手,不能留下教學死角。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練習“春游去哪兒玩”,這個練習內容指向很明確,是希望學生們能夠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具備充分說服力的建議。為了讓學生們的語言能夠更豐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顧一下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想一想這些課文是怎樣描寫動植物的特征的,融合進自己的語言素材中以增強說服力。而在本單元的習作練習“我的植物朋友”中,教師則可以讓學生認真整理口語交際中的素材,進一步豐富擴展,較有條理地實現從口語到書面語的建構運用。
二、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提升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學生理解能力的增強,這一點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得最明顯,即學生是否與作者實現了感情上的共鳴乃至有更為廣泛的聯想和感悟。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比如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總是“淺嘗輒止”,即學生還沒有實現深刻理解的時候教師就急匆匆地開始為學生分析、講解。學生得到的是知識,而不是從自己出發的理解。因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時間,讓他們在自主閱讀中逐漸增強自身理解能力。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扁鵲治病》,這篇課文講述的道理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就是不能“諱疾忌醫”。小學生在剛讀完的時候,會覺得蔡桓公很“傻”,明明自己有病但是偏不承認,最后不治而亡。這時教師要讓學生去討論,同時給他們一些提示:蔡桓公這種行為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大家可能也都做出過類似的行為。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再經過認真的思考和交流,發現自己也有過犯了錯誤但是因為“面子”等原因不承認的時候,其實跟蔡桓公的做法是一樣的。這就證明學生實現了思維的發展提升。
三、增強學生的文學審美與鑒賞能力
審美鑒賞素養的培養相對來說更為困難一些。小學生的閱讀量是非常有限的,雖然想象力豐富,但是生活閱歷不足,經常“想不到點兒上”,也就較難感受到優美文字的魅力。為了做好這方面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有過硬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為學生更好地描繪出課文文字的妙處,給學生的聯想指明方向。同時還要擅于利用各種教具,比如圖片、實物等,作為文字內容的補充,給學生帶來更為直觀的審美感受。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設備也充分利用起來。
四、幫助學生實現對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體現與載體。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傳承素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優秀文學作品不僅有引入人勝的故事和動人心魄的景色,還反映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如古典名著《西游記》,就充斥著對封建統治者的揭露與嘲諷和強烈的斗爭反抗精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反映。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善于發掘這些文字背后的內容,讓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進而實現理解與傳承。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古詩《示兒》,是陸游的名篇,體現著強烈的家國情懷。這種情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也是中華文明能夠一直傳承至今的文化根源。教師在對這首詩進行教學的時候,要以充沛的感情朗誦給學生們聽。而且不僅要為學生講解詩句的表面意思,還要提供更為豐富的背景資料,如南宋的時代背景與陸游的個人生平,讓學生意識到陸游寫作這首詩所包含的強烈情感,激發出學生對作者的共鳴。
五、結語
總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件長期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想在小學階段就“畢其功于一役”是不現實的。但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對他們未來的成長發展負責。只要大家能夠抓住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小學生特征的關鍵點與結合點,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優秀的教學成果。在此與諸君共勉!
(責編 張欣)
參考文獻:
[1]顏景霞.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