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元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心理發育不成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使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文章從“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關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三個方面探究如何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夯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
教學有效性是保證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是現階段教學工作者關注的一項重點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這一背景下,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數學科目是小學教育階段尤為重要的科目,做好其教學有效性提升工作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如何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做好小學數學教育有效性提升工作,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教法陳舊
很多教師,特別是年紀偏大的老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體制下“滿堂灌”的影響,一直改變不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下講得津津有味,不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沒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讓學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然后把課后作業完成就算一堂數學課結束了,根本達不到學生開動腦筋,舉一反三的效果,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未被調動起來,教學效率低下。
2、思想小解放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奉行“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教育思想,始終不能放下自己的“師道尊嚴”,認為自己就是知識的化身,教師講課、學生聽課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一直沿用“復習一教學一作業”的傳統模式。認為讓學生死記硬背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過程,更不考慮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學生的分數和作業成了教師判斷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教師只要看到學生的作業做對了,就認為教學任務完成了,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感到數學枯燥無味,被動應付,其綜合素質根本得不到發展,更不談數學素養的形成。
3、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的教法單一,教師先講一教師提問一學生回答一學生作業一教師批閱。新課程教育理念推行了多年,但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改變不大,教師還是“演說家”,學生還是觀眾,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只能簡單、機械地記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有效策略
1、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數是以滿堂灌或一言堂為主,這種課堂氛圍相對枯燥,很難真正將學生帶入到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很難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且輕松的學習氛圍、通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此基礎下積極參與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在營造輕松學習氛圍的過程中,教師應首先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其次,教師應主動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身份出現,這樣就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充分了解學生
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都會受到舊知識的影響,其中包括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是指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舊知識會對其產生幫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負遷移則是指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舊知識會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阻礙作用,從而影響學習的效果。為了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學習的基礎,從學生的基礎著手設定合理的教學安排,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下避免課堂時間的浪費,使課堂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合理地利用,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著眼于實際生活,仔細觀察生活,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3、精心準備,扎實備課
備好課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全面分析學生,根據學生數學水平和教材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俗話說:“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教師備課時首先要備好導入;其次要備教材,注明教材的目標、途徑和效果;第三是備學生,分析學生的層次水平,因材施教;第四是備媒體,即借助什么樣的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完成教學任務;第五是備作業,通過什么樣的作業鞏固本節教學,達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學效果。
4、活用教材,分組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材也在不斷的改革,增加了實踐內容、自主探索的內容和合作交流的內容等,總體上具有內容豐富、開發多元的特點。教師在教學前除了精心備課以外,在課堂上要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分組教學,實踐“先學后教”“難點點撥”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解決問題,也可借助互聯網“電子教師”解決問題,還可以讓數學走進生活,把抽象的數學問題生活化、簡單化、實用化,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數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社會大眾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信息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和網絡進行教學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站在講臺上講,使用的教學工具也只有黑板、粉筆,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提不起任何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率,而信息技術的融入使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具體,將數學知識的教授過程直觀、形象、直接地展現給學生。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播放視頻、圖片和音樂,可以直接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融入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性,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就包括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就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而言,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諸多元素的制約,其教學有效性并不是特別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只有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最終滿足新課程背景下對于小學數學教育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 萬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高策略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7,0(8Z).
[2] 林廈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讀與寫,2019,16(16):164.
[3] 劉金梅.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