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灝暢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而民辦高校的建制與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其中,民辦高校里學分制、獨立學院等概念和教學管理方式改革的進一步普及和推廣,加之民辦高校學生層次水平和思想觀念日趨復雜,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已經很難滿足如今復雜的本科層次培養大環境的發展需求,民辦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進行管理體制和管理理念的創新與改革。
關鍵詞:新形勢 民辦高校 學生管理工作 改革
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務是為社會和國家培養與時俱進的人才,但是民辦高校從生源角度,以其較低的質量和層次面臨著更艱巨的挑戰。其中,學生管理工作是保證人才培養目的的重要保證,具有無法替代的關鍵性作用。面對新形勢下的挑戰和難題,民辦高校中的學生管理工作又面臨如何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等重大障礙,這是擺在所有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各民辦高校都在竭盡全力地研究、探討和實踐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辦法于新舉措。
一、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難題和挑戰?
高校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好壞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也影響著教育環境和社會穩定。
(一)仍沿用傳統管理模式的套路?
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在歷史必然性和經驗總結性上雖有較強使用價值,但在新形勢下的教育環境中仍存在著無法克服的弊端。從目前來看,公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已經基本脫離了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但民辦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卻還停留在忙于日常性事務,常常重管理,輕服務,認為學生工作者在學生日常事務管理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認為學生只是被管理者;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應以學生聽話為目的,更不應停留于“管好學生、管住學生”,以滿足學校的發展需求和規劃為重點,應是以滿足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健康發展需要為重點來開展工作。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者總是理所應當地視學生為被管理者,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踐中體現為以體現為主觀經驗代替民主管理,輕視綜合素質要求,最終影響了管理效果。從短時間內看,這種管理模式會卓有成效,且持續時間也較為穩定。然而眾所周知,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成熟速度也逐漸加快,他們渴望成就和獨立,如果不從他們的角度去發現和思考問題,而只把他們當作被動的接受者去一味管理,那長時間后必然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管理是一門科學,更一門藝術。管理方法是否科學有效更是直接關系到管理結果的成敗。學生工作管理者的方式方法仍然對一些日常性的事物統得過多過雜、管的過死過細,但對關系學生成長成才的最基本素質的提高卻管的過粗過少、過精過松,沒有上升到應有的高度和更加廣闊的視角加以重視。總的來看,學生管理者采用過于行政化和死板的教育管理方式,對學生由上而下訓導多,平等交流解決問題的機會少;充當長輩、管理者的態度強,擔當朋友、服務者的態度少;消極被動解決問題的情況多,而積極主動地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和個體發展展創造廣闊空間的努力少。
(二)專職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人數配比嚴重不足
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關鍵性難題就是相關教職人員短缺和專業性不強。輔導員工作任務加重,無法在精力和時間上對學生進行應給予的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及時到位地進行心理問題疏導,再加上民辦高校中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隊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水平參差不齊,接受過專業管理學或心理學教育教師數量相對較少,同時又缺乏進修以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機會;且大部分民辦高校輔導員年輕化,年齡少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卻又缺乏管理經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既復雜又繁瑣,事務瑣細,全校但凡涉及到學生問題的各個部門工作最后的落腳點都要落在輔導員身上,現今實行的工作體系、工作內容的繁雜,導致學生的管理者無可避免地每天都將陷于各種事務堆里疲于應對。因為這些原因導致輔導員們在日常工作中很難對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探索欲、創新力等綜合素質能力進行研究,也很難對學生的一些重要問題、棘手問題一抓到底,更很難有精力對一些學生管理工作規律,這就致使大學生的管理工作較為表面化膚淺化,從而讓輔導員們只能將有些工作做得過于形式,難以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生活學習等方面進行高效、規范、科學、客觀的管理,從而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二、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對策
(一)面對新時代、新形勢的需求,教育管理者應該跟隨時代的變化而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從而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學生的教育管理不是單純的去“管”、“約束”學生,更多的而是去服務學生,從管理者變成服務者、指導者,去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廣闊的平臺和空間。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對在校大學生全方位的管理,內容較為廣泛,涉及到學校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協調一致理清各部門關系,只有各部門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來應對學生管理中所面臨的新問題。學生管理者應適當的放權,發揮學生的基層作用。在適當下放管理權限給學院(系)有助于及時發現問題,從而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教育處理,以至于提高學生管理的實效性;最后是實行年級輔導員制度,與學分制度相適應配合。但強化并不是要否認班級制度的管理,因為在學分制度的條件下,學生班級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生單元集合體,應該納入學生管理的體制。
(二)高度重視,加強學生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辦好一所高校,關鍵點在于人才。人才不僅包括教學、科研人才,而且也包括好的學生工作管理方面的人才。要面對新形勢,開創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為促進高校的發展,就必須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學生管理人才的隊伍。要實現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熱愛祖國和人民、有奉獻精神的人的目標,就必須把學生管理工作放到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就必須培養一支專業化的學生管理人才隊伍。從當前高校的學生管理隊伍現狀來看,人員數量雖然很多,但在整體素質上還不能完全的適應高等教育現今的發展。從一些高校的實踐經驗來看,教學科研需要高級人才,而學生管理只要有人管、有人約束就行,而民辦高校更是如此。因此,各級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學生工作管理的隊伍參差不齊,大多數是本科畢業就開始從事學生工作,不但理論修養不夠高,而且從事學生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也有所欠缺,基本上是處于經驗化工作水平的階段,并且專業化程度低。故而,建立學生教育與管理專業學科,并培養學生工作的專門人才是現今學生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也只有這樣,這支隊伍才能真正成為在大學里不登講臺的教授專家。通過建設一支思想好、業務精、作風正的教師隊伍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隊伍,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并構建好責權清晰、分工明確、合作有序的學生管理工作的體制,使用的教育管理手段更加的現代化,才能真正的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走向專業化、科學化,制度化,人性化,從而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不斷為加快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麗君. 淺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1期):111-113.
(2)王文波. 完全學分制下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構建[D].東北大學,2006.
(3)常海峰, 張國清. 以人為本,推進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23(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