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 要】新課程理念與素質教育理念均倡導在教學中,老師與學生要開展有效的互動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到學生的潛能,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取得最終的教學成功。那么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老師怎樣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這是教學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探究
師生互動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一直以來對教學的要求就是要有師生互動溝通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溝通的主要方式就是一問一答,這種互動方式往往是不能達到溝通效果的[1]。在新時期教育教學中,老師對互動溝通有了全新的理解與闡釋,作為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備受關注,本文就來談一談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師生互動溝通技巧的理論與實踐情況。
一、師生互動的特點
(一)互動目的的全面性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師生互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學生的合作技能和社會性。包括組成小組的技能、小組內部活動的基本技能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地將這些技能教給學生,注意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達到最佳的效果。其次,要不斷提升教學效果,這是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一個重要目標。根據合作學習在課堂實施中的步驟,可以設置集體講授、小組活動、全班交流討論三個基本階段作為師生互動的具體方式,在進行集體講授階段,師生互動就是老師要向學生講解內容指向、任務安排。在小組活動階段,師生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主要就是找出學生存在的認知問題,并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解決。全班交流討論階段,師生就課題任務進行總結陳述、解惑,同時對小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二)互動行為的示范性
因為傳統(tǒng)個體性學習、競爭性學習等教學方法與獨生子女家庭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在青少年中普遍缺乏合作技能、合作意識,而合作學習中的師生互動就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點,讓學生明白一些問題的解決是要通過集體的研究、討論來達成的,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互動的積極性和互動的行為技能[2]。
(三)互動對象的全員性
要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達到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最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老師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了解學生的全面情況。
從學業(yè)成績上,教師要“抓兩頭,帶中間”,在關注優(yōu)生的同時也不能放棄學困生,要給學困生足夠的發(fā)展空間,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使他們也能夠取得進步。在性格差異方面,教師應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老師說。針對學生的認知差異,教師要摒棄重智力教育輕非智力教育的觀念,堅定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力的信念,讓所有的學生都看到希望。
二、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方法
(一)構建優(yōu)良的氛圍
老師要將每一位學生看做是具有獨立性格的人,并且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尊重他們的,給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溫暖、合作的課堂氛圍。老師應是具有博愛的,要將自己全部的愛都灑向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積極為學生解決問題,全心全意為學生著想,教師應盡量消除學生的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教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和觀點,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首先,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中要善于向學生表達積極的情感,與學生溝通的時候要善于運用語言藝術。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語言表達在語音、語調、節(jié)奏等方面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老師還要善于運用面部表情、體態(tài)語言等,讓學生感到老師是時刻都在關注著自己的,例如:在教學生字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生字的讀音、寫法之后讓學生自己舉例子說說還可以用所學的生字組哪些詞語,在學生回答出來之后老師要溫和地拍拍學生肩膀、點頭以示贊賞或認可等,這樣的鼓勵會給學生以巨大的支持,幫助學生不斷取得進步。其次,教師要善于控制自身的消極情緒,要始終熱情、飽滿、積極地面對學生,做學生的好榜樣。
(二)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的合作技能
1.適時指導、點撥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技能。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是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的,并不是教學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要注重系統(tǒng)性,老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向學生陳述所需的合作技能,也可以在師組互動、師個互動中進行強化練習,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地實施,讓學生在不斷積累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合作技能。
2.有效運用反饋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學生通過給老師提供關于自身學習進度及主要問題的信息,獲得了很有效的改進方法;教師通過學生提供的反饋信息,能夠很詳細的了解學生現在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以此就可以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雙方間持續(xù)不斷的反饋信息,是教學最高級別的交流互動,能夠促進教學順利進行,還能促進學生不斷取得進步。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注重與學生開展良好的互動溝通,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潛能,進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3]。
參考文獻:
[1]韋憲榮.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技巧探討[J].語文學刊,2014(21):172-172.
[2]王文海.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溝通技巧分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3):75-75.
[3]甘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話語溝通技巧探討[J].求知導刊,2017(14):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