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靜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會給小學生以后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們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統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正確認識各種社會現象。培養有愛心、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人生觀;教學策略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它是一門向小學生系統的進行德育教育的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小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創新德育工作方式,堅持以人為本,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一、以德育活動為主體,注重體驗感悟策略
“教會學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德育的實踐與探索中,我以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為指導,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德育實踐為主體,將德育工作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體驗感悟,從而提高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
1.積極開展養成教育活動。從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文明意識。在全班開展“爭創文明班級、爭做文明學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動。比如學生上下樓梯靠右走、主動讓座、車輛按道行駛等實例交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規則,規則具有法律性。學生會深深地感悟到法可以方便、規范人們的行為,從小必須遵守規則。并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定規則,并相互交流規則,如:上課不遲到、獨立完成作業、認真聽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等。
2.參加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來自實踐,最終也將指導實踐。我們可以將教學的課堂拓展到實踐中去,讓小學生在切身參與中去感受,去體驗,這樣他們才會真正的明白這些知識的真正意義。比如針對當今社會假冒偽劣商品,我組織開展主題為“從我做起,遠離假劣”的活動,通過富有意義的活動,樹立了保護產權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學習、進步,使學生逐步了解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良好的品德到遵紀守法、做合格的小公民,逐漸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國旗下演講教育活動。為了更好地發揮每周升旗儀式的教育作用,主持人、旗手均由本班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并作國旗下演講,這樣的升旗儀式更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4.節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每年的清明節帶領少先隊員到小澗鎮雙鎖山奠基革命先烈;在國慶節組織演講比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策略
現代化教育理念當中非常強調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位置明確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成為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1.教師要勤于積累材料,善于挖掘教學資源。巧于設計情境,真正走近學生天性,讓課堂富有情趣。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的觸動、新的發現,從而保持濃厚的興趣、活躍的思維,并產生強烈地求知欲和創新欲。
2.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成為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3.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教授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善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策略
小學道德和法治教學和其他學科比起來,更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自由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主題,選取不同的教學案例和教學形式來開展教學。
1.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關注身邊的新鮮事,直面社會的熱點問題,根據時代的發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收集道德和法治教育素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回歸現實,活用教材。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材適應生活,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品質教育,從而學會做人、做事,近而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2.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充分挖掘、開發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素材,以點帶面,全方位拓展,對學生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滲透,使學科教學與法律教育相融統一,為學生的終身成長打根基。
3.從最接近、最常見的事入手,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善于抓住小事契機,適時適地的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法治教育。例如,針對學生上課遲到、上課不注意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等現象,教師要抓住學生存在的小問題,幫助學生分析這些問題的危害性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明白“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這種錯誤認識的危害性。正是由于這種“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錯誤想法使他們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使自己一步步走向偏離人生正確方向的軌道。讓他們明白為避免誤入歧途,必須時刻記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告訴學生在積累美德的同時,還要預防和清除腐朽思想和不良習慣的侵蝕和污染,這對于預防和減小青少年犯罪是十分有益的。
俗語說:做人難,育人更難。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你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你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品德。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甘為孺子育英才,克勤盡力細心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讓道德與法治教育成為生命中最生動的期待,讓道德與法治課成為最有魅力的課程,讓道德與法治課老師成為學生最喜歡、最尊敬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