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國情懷的優秀品質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內涵之一,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起學生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奉獻意識和奮斗意識。在中學的歷史課堂中加入相應的文化知識和背景,其一,可以充分體現歷史文化在家國情懷方面的意義和魅力,其二,也能夠更好的激勵學生的愛國意識和責任感,進而增強學生對世界文明的理解和思考。本文著重從家國情懷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中學歷史;家國情懷;教學應用
引言:目前對于教育的改善和革新都趨向于將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放在首位,因此,在歷史教學當中也應當順應改革趨勢著重發展學生的歷史素養,而在素養體系中家國情懷更強調學生的一份責任心與參與感,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家國情懷方面的內涵也在不斷的更新和變化,培養學生在該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能夠更好的提升其文化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
1.對家國情懷概念的分析與探討
1.1家國情懷的來源及相應發展
家國情懷的初始主要還是由于血緣的關聯。在國家這一概念出現之前,人們之間更多的是由血緣而形成關聯的國或者是家。而在秦朝和漢朝之后所建立的國家的統一性更強,但并沒有絕對的去除家的概念,因此在我國古代家國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在古代,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都遵循了儒家相關的禮節,也因此在君臣和家國之間更強調孝和忠,這樣的思想價值也使得我國總有文人志士為了家國舍生忘死。
1.2家國情懷在現代所代表的含義
家國一體的觀念對于個人和國家的影響都十分深遠,現代中國也仍舊是將家庭處于社會的最小層面,而國家則是構成護佑家庭主要方面,但是相互之間又不完全分離,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家中重孝,國中重忠,家庭的發展也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家庭的美滿程度也影響著國家的幸福指數。與此同時,國家的富強也能夠為家庭和個人的發展提供保障,從熱愛家庭到熱愛國家是屬于螺旋發展上升的狀態。
2.對家國情懷意義的分析與探討
2.1體現一定的文化認同感
家國情懷中體現著一定的文化認同感。文化是促使國家進步的基礎動力,其發展更是漫長且有規律的動態過程。在家國的意識中,只有掌握了國家與民族的文化意蘊才能進一步衍生出文化的認同感。
2.2體現中華民族的發展趨向
中華民族現今的發展基本是由多元化向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從歷史來看,我國主要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并且由于漢族與多個民族之間的交匯與滲透逐漸形成了如今的中華民族。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們家國情懷的歷史意義與印記。因此,老師在對歷史課程進行講述時應當更注重對學生在該方面的指引和學習,盡可能的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多元一體的發展趨向。
2.3體現對世界的意識與思考
在中學歷史課程中融入家國情懷除了能夠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外,還可以培育學生對世界的認識與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驅使下,中國勢必要融入其中,因此學生還應當對世界歷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學習。老師在講授世界歷史時更應當為學生展現相應國家的文化底蘊和魅力,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對世界進程中所發生的事件進行思索。
三、在中學課堂的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的舉措
3.1明確課程中的教學立意
在中學教授歷史課程時,老師應當注意對有些時間較久,年代較遠的事件進行重新立意,盡可能保障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和情懷。老師要根據所要講解的課程內容進行規劃,以確保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對歷史進行深入學習。
3.2改善老師的授課方式
由于傳統課堂都是選擇直接講授的形式來完成歷史的教學工作,但這一種形式已經不能夠更好的滿足現今教學改革的要求,而且由于歷史的知識體系都是對過去文化的一種映襯,更需要學生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學習,這也就從某種程度上要求歷史老師對傳統的教學形式進行改變與創新。老師應當確保課堂的參與程度,并設置一定問題引導學生思索,從而完善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在稍后的講解過程中引入家國情懷的視角,盡可能的確保學生在學習到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對歷史事件和社會現實有更深刻的認識。
3.3將課堂內容與實際相結合
中學的歷史進行教學時更應當強調課程內容與實際的結合,這能夠使課程教學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因此,老師在對課程內容進行規劃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其一可以從中國的發展狀況進行引導,其二可以從世界對中國的影響進行引導,并結合課程需要增設相應的討論環節,增強學生對該事件的代入感和參與感,進而促進其家國情懷的培養與萌發。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在課前導入時添加一些社會時事新聞,一方面引導學生關心社會與國家,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存在感。
3.4適當增加相應的活動課
老師在歷史課堂中設置與家國情懷有關的活動思考課是培養學生家國意識的最直接形式。但是,老師還應當注意活動思考課的設置應當與課程教學的進度相協調,確保學生能夠有效的學習到歷史知識并體會到家國情懷的意義。而且老師可以選擇設置純粹的活動課程,即以一節課的時間來完成該項歷史學習活動,也可以選擇在課堂教學時插入活動討論環節來豐富課程內容,這都能夠增強學生對國家和文化的認同感。
結束語:綜上所述,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十分顯著,因此這也從另一方面強調了老師應當對中學歷史的授課形式進行改善,并盡可能的將其添入課程中,完善學生在歷史方面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趙宇.家國情懷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20,42(03):261-262.
[2]謝旺君.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涵育家國情懷素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04):39-40.
[3]李軍,黃同艷.中學歷史教學中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途徑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9):158-160.
作者簡介:鄧延才,1963.10,男,漢,江蘇寶應,大學本科,中學一級,中學歷史教學,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