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燕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本”,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也是思想品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隨著教育的改革,成績不再是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教育更注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培養,道德行為的規范。在當今“互聯網+”的背景下,初中校園如何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工作,值得大家討論和深思。
關鍵詞:網絡時代;初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到:“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可見德育是整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初中生處于浮躁不安的青春期,在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開展德育教學,自然刻不容緩,卻也阻力重重。"互聯網+"則給德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實際教學中,抓住"互聯網+"的時代發展機遇,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德育教學合二為一,以豐富的網絡資源、開放的信息平臺,打開德育教學的新出口。
一、德育教學工作與“互聯網+”結合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互聯網作為現代溝通與交流的一種方式、一種媒介,它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和娛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伴隨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學習各個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面對網絡文化的沖擊,初中德育工作者應當轉變思想觀念,借助“互聯網+”這塊跳板,把德育工作引進網絡,把枯燥乏味的德育教學工作變成有趣的體驗活動,構建符合時代特征的德育教學工作,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互聯網+”背景下德育教學的方法策略
(一)利用通訊軟件健全心里輔導工作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13到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他們有著極強的自尊心,強烈的獨立意識,也很容易受到壞環境的影響。雖然教師在學校里能夠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教育,但是脫離開教師,家長對孩子的情況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師要利用好現代的通訊軟件,和學生家長建立一個溝通的方式,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做到及時溝通,及時改正學生出現的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微信、QQ等軟件,將學生在學校出現的問題及時發送給學生家長,使家長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言語的不得當,出現思想品德不端正的情況。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家長對于學生的不端正行為及時做出糾正和教育,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需要家長和教師之間共同完成的。初中德育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互通微信或QQ,利用這些聊天工具與學生私下里進行交流,避免面對面交談,這樣學生不會尷尬也不會不好意思表達,克服心理障礙,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幫助初中生解決思想方面的問題,促進了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對于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德育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發表公開信進行答疑。
(二)運用網絡空間,增加教育形式
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相互溝通,共享資源和空間。在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德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社交平臺來達到德育知識的共享。新媒體使得交流空間更便捷,學生可以釋放壓力,網絡的交流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校園微博、校園公眾號、訂閱號都是可以進行資源共享的平臺,比如講到“孝敬父母”中華傳統優良美德時,教師可以將相關資料發到公眾平臺上,讓學生家長也能看到有關知識,教師可以布置課后活動,比如讓學生思考通過什么方式才能展現自己做到了孝敬父母,并付諸于實際行動。再通過文字形式寫出自身的感受,與同學老師之間進行交流,這樣進一步落實了學生的德育教學的工作。也強化了學生自我思想道德言行的意識。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強化學生的道德認知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視頻資源可以說是豐富多樣,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多相關視頻資料,使學生在動態、直觀的視頻當中,加強對思想道德知識的認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具有趣味性、直觀性,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接受。
初中生比較缺乏自我約束力,因此加強他們對法律法規的認識是很有必要的,促使學生知法懂法,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對不合法的事勇于說不,約束自身的行為,做一個守法公民。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法律教育節目讓學生觀看,相互討論、交流。或者開展以法律為主體的班級講座,讓學生來做活動的主人,用自己搜集到的知識,用自己的理解講解法律知識。還可以模仿《今日說法》欄目進行表演。以此增加學生對法律的常識的了解和對道德品質的認知。
在講到“真愛動物生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趙忠祥老師解說的《動物世界》,讓學生從視頻中直觀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偉大以及保護稀有動物的重要性。作為人類,人們應該和大自然和諧相互,從我做起,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總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運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做好初中生的德育教學工作。積極的使用信息通訊交流平臺,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家長的溝通,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趨利避害,提高學生以及家長對思想道德建設的認知度。
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今這個社會,對于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要引起學校、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教師要利用好“互聯網+”背景下的平臺,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搭建與學生與家長溝通的平臺,完善德育教學的模式,合理設計德育教學課件,利用網絡工具加大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力度,從而全面提升初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成新時代的教育要求,為祖國的下一代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丹丹.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德育教學的新出口[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24):57-58.
[2]陶芳芳. “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德育教學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18(18):100-104.
[3]沈艷霞,郭秀蓮. 關于“互聯網+”背景下做好班級德育工作的思考[J]. 才智,2018(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