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雄
摘 要:復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要不斷的挖掘學生的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最終促使小學數學復習課走向實效。
關鍵詞:多樣練習 開放拓展 激發興趣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目前常常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有的大量收集習題、試卷,讓學生在題海里苦戰;有的“爆炒冷飯”,讓學生機械重復地練習,期末復習時甚至讓學生把書后的《總復習》做好幾遍;有的采用“練習→校對→再練習→再校對”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會做每一道復習題作為教學目標。這樣的復習,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往往收效甚微。下面談談我對復習課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構建完整體系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在小學階段的知識點教學往往是分冊、分散出現,因此,復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這樣才能搞清楚來龍去脈。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辨。這樣有利于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所以,復習課要引導學生把各知識點分類整理,形成完整的網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設計多樣練習
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僅在于對知識的掌握,更在于能否應用知識自覺解決實際問題,復習課必須精心設計練習題,使知識的應用更具綜合性和靈活性,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三個層面來進行教學設計。1.是設計一定的學生學習活動,通過思考和交流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整理,將本單元的新知識構建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2.是采取一定的形式,組織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相關數學現象進行分析,提出數學問題,并用所學的新知識來解決;3.是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和錯誤予以幫助。例如,五年級上冊中關于分數的再認識,在復習中,應使學生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對“整體不同,部分也不同”這一數學知識真正理解并會實際應用。4.練習應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的問題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僅僅在于其掌握數學知識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形成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和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因此,復習課練習的設計必須聯系實際,具有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知識開放拓展
復習課中可以延伸、拓寬,但要有個度。復習課練習的特點與新授課的練習不同,應換個角度,體現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復習課應“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激發復習興趣
復習課,我覺得學生的興趣還是非常主要的,因為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覺得很重要。比如我教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復習時,不會考慮到遵守紀律,去認真聽講,他們在聽課時全憑興趣,如果不感興趣的東西,不論你怎么管理他們,他們也不會很好接受,去投入到你的教學中。所以我在上復習課的時候就想辦法創設一些故事情境,把他們吸引過來,把復習題一道一道的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讓他們去闖關、去游戲、去玩,這樣吸引他們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復習。對中高年級所采取的一些形式。我覺得復習必須是學生的事情,老師應該做學生的堅強后盾,把學生推到前臺去。我接受新教材的時候,我嘗試著采取多種形式把學生推到前臺。如提前布置內容,提前告訴學生,比如要復習“數的整除”就提前給學生提供復習內容的形式和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選擇復習形式,主要有:列出知識主線的方式,從三年級開始出現引導畫知識樹呀,做表格圖等,讓學生知道形成知識網絡多么重要。學生很多選擇這種方式。但是,這對很多學生是很難的。也可以讓學生出一份練習題,你認為這次復習有那些內容,你就出一些這樣的練習題,這樣難度就降低了。很多學生都愿意選擇。對于好的學生,出的題是很全面的,對于中下的學生,出的題很單一,我對于這樣的學生,單獨找三、兩個談話,我說:“孩子,別著急,你出題考考大家,把你認為容易錯的,出出來考別人,把你的答案準備好?!边@樣,這些孩子也積極參與了。對于有余力的學生,我鼓勵學生自己創設情境,新課改的教材很注重創設情境,孩子看的多了,聽的多了,參于多了,孩子很樂意把自己的情境呈現出來,把自己學的內容設置成情境,比如:三年級學面積,六年級學包裝。孩子創設了“小小包裝店”。設計包裝一半,問紙夠不夠啊,哪些是必要的浪費,把表面積的知識復習得很好,學生的潛能很大。我認為,不管采用那種形式,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先進入復習內容,對自己要復習的內容做到一個再認識,對于中差的學生,最起碼要讓學生知道重點要復習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還有像剛才老師們所提到的辯論會、競賽呀,也是很有效的形式。
五、展開討論
討論便于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復習中的疑難問題,提高復習效果,同時也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復習過程的反饋信息,以便更有效地進行下一步復習。例如,在教完長方形面積后組織復習時,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和長度的區別,提問:“兩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樣,面積也一樣嗎?”“兩個長方形的周長不同,周長大的面積一定大嗎?”問題的提出,學生立即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鞏固了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明確了長度和面積的區別,解決了作業中出現的差錯。
六、變換題型
變題是加深對應用題理解的良好訓練方法。利用題型的變換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應用題的理解并掌握規律,也加強對不同類型的應用題的比較,防止知識負遷移。例如,“紅花有8朵,黃花比紅花多3朵,黃花有多少朵?”學生解題后把這道題改變為“紅花有8朵,紅花比黃花少3朵,黃花有多少朵?”通過變題,使學生搞清楚誰與誰比,誰多誰少,不是見“多”就加,見“少”就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常常焦急地看到:學生上了一節課,而知識毫無長進,跟沒學一樣,這是因為教師沒有提出明確的目標和步驟。”在整個復習過程中,不能讓學生只做“聽眾”、“觀眾”,應把復習的機會還給學生,通過多種策略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回憶、討論、整理、溝通、歸納、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還可采用小組學習,形成競爭態勢,開展數學故事會、學習擂臺賽等活動,吸引學生參加到復習中來。同時,復習中還要采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賞識,激勵性賞識可以使學生獲得心理滿足,并激起更為強烈的參與欲望。
俗話說:教無定法。對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言,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沒有統一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復習時,重要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使他們能成為復習課上的主動參與者??傊W數學復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在實際中摸索,根據本班實際,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要“炒冷飯”,在分析反思中總結,從而促進復習課走向實效,提高質量。小學數學復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并不容易,在分析中總結,在反思中前進,最終促使小學數學復習課走向實效。
參考文獻:
【1】黃松.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J].情感讀本,2017(35):119-119.
【2】佚名.如何上好小學復習課[C]//2017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