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的發展對提升國民素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強小學教育的質量,才能有效地提升人民的創新能力,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不可少。數學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盡可能多的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達到推陳出新。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進行了簡要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創新思維;發散思維;類比遷移;小組合作
創新思維就是用新穎獨特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能跳出常規思維的局限性,從而提出獨一無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類比和遷移,打造合作探究式課堂,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突破思維定勢
發散思維活動的展開,就是要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思維的求異性。小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的局限性,往往難以跳出常規的思維定勢,再加上由于“從眾心理”,當老師提出了一道新的問題,某位同學率先給出常規的解決方案并得到了肯定,以后大家遇到類似的題目就會習慣于用此種方法解題。所以教師應在課堂多加引導,鼓勵大家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他們敢于求“異”,訓練他們的發散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四則運算法則之間是有聯系的。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乘法可以轉換成多個數相加。當學生已經學過了加法運算后,在引入減法運算時,提出117-9可以連續減多少個9?要求學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而不是直接問學生多少個9相加能得到117。接著提出9 x 13等于多少?引出乘法運算的定義。這樣的訓練,既防止了片面、孤立地看問題,使所學知識得到升華,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之間關系的掌握和理解,又做到了思維的求異性。
二、引導學生類比與遷移,培養創新意識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其作用在于不斷推進知識間的聯系,先學的知識為后學的知識做準備,后學的知識又反過來作用于先學知識,這些知識相輔相成構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貫徹新課程標準,完成素質教育中的創新要求。類比方法是小學數學解題方法中的常用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盡力創設類比情境,將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新的知識進行類比,通過引導學生發現二者之間的聯系與不同,“聯系”在哪里,新知識“新”在哪里,激發學生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類比整數乘法和小數加法的知識來展開。像教材上的例題3.6x8=(),首先教師讓學生回憶36x8應該怎么算,學生回答說個位十位分別與8相乘,逢十進一。之后教師再提問:那么大家想一想,3.6x8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算法呢?接著教師再深入提問:如果36x8和3.6x8的算法大致一樣,那么3.6x8的小數點應該點在哪里呢?在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我們都學過小數的加法,4個1.4相加能變成5.6,小數點點在了多出來的0.6的部分。那么這道題小數點是不是應該點在8個3.6相加多出來的0.8的部分呢?”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善于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與不同,如果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也就能夠想到新的解決方案。
三、打造合作探究式課堂,碰撞思維火花
所謂合作探究式課堂,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到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的課堂。通過小組交流與合作,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及時了解他人的想法。小組成員相互學習與探討,可以找到問題的最佳答案或多種解題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出具有多種解題方法的應用題,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并且對提出最多種思路的小組給予適當獎勵,這樣不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也鍛煉了學生們的創新思維。比如,一個榨油廠用0.1噸花生可以榨0.025噸花生油,照這樣計算,用0.4噸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噸?解法一:0.4÷0.1 x 0.025,先求出0.4噸里有幾份0.1噸,再乘以一份榨出的花生油。解法二:0.025÷0.1 x 0.4,先求出每噸花生能榨油多少噸,再求0.4噸花生能榨油多少噸。解法三:先求出榨一噸油需要多少花生,再求出0.4噸占需要花生的比率,這個比率就是能榨出的油占一噸油的比率,從而求出問題答案。一個人也許想不到這么多種方法,但小組合作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合作探究式課堂的提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還可以使學生們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最終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成績。
總之,就小學數學教育而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尤為關鍵。數學領域的進步不僅是科技發展的推動力,而且數學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工具,若能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必將節省資源與人力,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只有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增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國民創新力、提升國民素質、推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黃穎. 論小學數學發散思維培養[J]. 考試周刊, 2011(7).
[2]謝傳定. 類比推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數學大世界(上旬), 2016(6).
[3]粟華. 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索[J]. 課程教育研究(47):132-133.
作者簡介:劉瑞芬(1982,6),女廣州番禺人,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東湖洲小學,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和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