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華
摘 要:尊重,讓心靈自由飛翔,教師能正確處理科學活動中的偶發事件;激勵,讓幼兒在科學活動中能與老師積極互動,生命的海洋里永遠激情蕩漾;開放,在科學活動中,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收獲精彩。
關鍵詞:尊重;激勵;開放
從傳統教學來看,普遍采用被動式,灌輸式的教學,孩子們不容易真正理解。在教學組織上多數是教師一個人從頭講到尾。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幼兒在教師的監督指導下,通過各種活動對周圍一切環境進行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從而尋求結果。在科學活動中有很多抽象的道理,而且都有很強的嚴密性。幼兒園教師要走出小學化的陰影,根據幼兒生理發展和個性發展,自主學習與自由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科學教學,讓科學教學有效地融入到日常活動中,不但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且為孩子的一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年代,也是人的主動性、創造性充分展示的年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閱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其中的"主體"二字便顯得格外突出。《綱要》精神明確指出:"科學的目的在于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因此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更應該使幼兒的探究變得更主動,更專注;孩子們的思考更嚴謹,更科學;孩子們的學習更生動,更有效;使幼兒們更熱愛科學,從而一步步引領他們步入科學領域的殿堂。尊重、激勵、開放--是引領孩子步入科學領域的三大要素,這也是我從《綱要》以及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出的幾點感受。
一、 尊重--偶發事件的處理
正如瑞吉歐教育所倡導的,"跟孩子在一起,特別是幼兒園的孩子,就是跟1/3的確定性和2/3的不確定性在一起"。而新的教學理念也讓我們知道:教學活動不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多制造機會,讓幼兒直接感知,動手操作的過程。教學不是一種僅僅對確定性的追求,而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模糊的事實清晰化,從確定性中尋找不確定性,并從中生成可以探究操作的問題。的確,在很多的預設環節中,往往會有很多我們預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教師既要按教育教學的規律做事,又必須具有一定的教學機智,一切要因時,因地,因條件為宜,就是所謂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在科學活動《趣味數字》中,第一個環節"導入活動"中,由于幼兒們從來沒有聽過這首詩歌,教師朗誦詩歌后,意在讓孩子們說出詩歌里提到了哪些數字,可是活動剛開始孩子們就"懵了",他們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們都在費力的背詩。天啊!這是怎么回事兒,這么簡單的問題孩子們都怎么了呢?當時我的臉漲得通紅,頭上也開始冒汗!但是我也并沒有強行攔阻孩子,而是重點強調問題:"你們聽到了哪些數字呢?"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到這個問題上來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于是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下一個環節--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計數。這個環節雖然不符合老師預設,但這樣的過程,孩子們對問題的感受將會更深刻,比預設時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更能激發孩子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師應對幼兒傾注尊重、理解、期待與關懷,走進幼兒的精神世界,使幼兒的心靈走向自由,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激活。
二、 激勵--主體的積極互動
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表現為好奇、好問、好探究和好模仿。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教師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彼此分享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理念,從而達到共識、共進。《綱要》中說:我們要成為孩子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們要卸下"師道尊嚴"的角色,換位思維,多傾聽,多理解,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而用我們的激勵、鼓舞,使幼兒在互動中感受、體驗,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在科學活動《比較高矮》中,我首先通過兩個小朋友比高矮,引導幼兒學習正確比較高矮的方法;再通過請幼兒幫助布娃娃比高矮的活動,引導幼兒感知物體高矮的相對性;最后孩子們用積木搭樓房進行高矮排序,排隊比高矮等游戲活動,進一步體驗比較高矮的方法。孩子們在猜測,操作、比較,反思中尋求答案,表達發現。教師將這些情境化的數學方法遷移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活動中,我和孩子一樣,只是活動中的一個參與者,而做的更多的則是傾聽和適度的引導。在這樣輕松的互動中,我看到孩子們個個都是那么的能干。而激勵,正是讓孩子表現自我,超越自我的關鍵。老師只要舍得放手,就會看到一個全新的兒童世界。
三、 開放--讓人人收獲精彩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他們的能力往往超出我們成人的估計。正如麻省大學喬治·福門教授說過:"通過尋常時刻,你會發現一個能干、自主的兒童。"我們應該時刻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不要進行太多干預,要多安排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活動。這樣,孩子們就更有希望獲得更多的東西。這也體現了"我們要創造一個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選適合教育的兒童"的理念。讓幼兒教育回歸游戲,重視戶外活動的身心健康教育價值。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組織幼兒多觀察自然現象,多觀察人們的衣食住行,多觀察動植物變化,引導幼兒關注大自然的變化等活動。還請家長帶領幼兒參加戶外活動,種植適宜秋天生長的植物,品嘗秋天的食物,說說秋天的變化,參觀動植物園,到菜園或果園進行采摘等活動。并用照片或視頻記錄幼兒的經歷。讓幼兒參與勞動,體驗勞動的辛苦與樂趣。這樣的教育活動涌流生命的活力,使幼兒人人得到積極主動發展。開放,使我和孩子們同樣收獲精彩無限。
在科學活動中,尊重、激勵和開放使孩子真正地體驗著自由和快樂,在學習的海洋里激情無限。把自主權還給孩子,創造條件去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捕捉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促進孩子的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地發展。只要我們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認識,求真務實,大膽創新,使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綻放魅力,相信,科學活動會成為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教育科研論壇》2008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