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斗勝
摘 要:基于英語課程立德樹人的目標屬性,核心素養這一概念,需要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建構,立足于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也應該貫徹落實四個維度。英語教師將再次面對課程改革理念內化和實踐探索的任務。在核心素養的目標框架下,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將更加注意主題意義下的語篇語境,注意信息和知識的關聯與整合,注重在開放的任務之下發展高級思維品質,領悟文化價值觀念,學會在新環境中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教學途徑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一詞來源于英語“Key competencies”。而我國也提出了適應中國學生發展的包括9大素養、25個基本點和73個行為表現的核心素養。北師大外文學院教授王薔指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組成。”四個維度需要在當前歷史背景下建構:語言能力更強調語言知識、技能和策略等整合性學習和運用,以及改變碎片化的教與學;文化品格超越了“跨文化理解與交際”的局限,指向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指向良好的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思維品質既重視一般意義上的思維發展,也重視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以及建構新概念的能力等;學習能力強調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習慣養成,提高使用英語進行跨學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教學途徑
1.創設閱讀情景,提升語言能力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文本情境或者創設現實情境對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閱讀而言,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內容,感悟文本中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蘊含的意義,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以初中英語人教版《新目標》為例,八年級下學期Unit5中有一篇小短文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文章主要講了美國阿拉巴馬州一家三口在暴風雨來臨前后的一系列活動。一上課教師從許多漂亮的自然風景入手,“The weather brings us a lot of beautiful scenery.”接著就介紹了許多種災難性的天氣狀況,包括tsunami, sleet, drought等,立刻給同學們拋出問題:Have you ever been in some kinds of them? 這樣一個問題就引發了同學們的思考,大家紛紛回顧自己的經歷,雖然大多數都沒怎么經歷過災害性的天氣,但是這一引入立刻就引起了同學們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欲望。
2.重視情感體驗,培養文化意識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文化。”而要培養文化意識,需要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情感體驗和共鳴。情感體驗指的主要就是教師應當對閱讀素材進行合理選擇和整合,保證所選擇閱讀素材不但適合學生學習,并且應當對其核心素養提升比較有利,能夠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進行有效結合,并且應當指導學生使體驗及理解外化,通過個性化語言使自身內心真實感受能夠得到充分展示,在教師引導下使自身情感能夠得以升華,從而使文化意識能夠得以形成。
以初中英語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上學期Unit8為例,Thanksgiving Day主要講解美國感恩節的由來。教師建議同學們想象一下就自己就是從英國遷來的首批旅行者之一,大家初到美洲大陸,沒有房屋、藥物、工具,甚至沒有食物,但是大家面臨的是即將到來的冬天,就在大家饑寒交迫、不知所措的時候,當地的印第安人送來了溫暖,并且教會了大家如何種植食物。第二年秋天,大家收獲了很多食物。面對眼前的糧食和身邊健在的親人,你是否也想感謝一下上天的恩賜和印第安人的幫助呢?學生紛紛表示當然要感恩,并且要感謝身邊互幫互助的每一個幸存下來的人。通過一節課,孩子們不只是學習到了一些單詞和閱讀策略以及感恩節的來源,學生還切身體會到了數百年前第一批移民者的激動心情,對感恩節的理解不僅限于原因和日期,更明白了感恩的幸福感。
3.基于生活實際設計問題鏈,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的培養應當包括培養和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創新性、批判性、廣闊性等,所以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很難用某一種課堂設計或者教學手段達到所有思維品質的提升,但是通過課上教師問題鏈的層層深入設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實際問題,從而提升思維品質。
還是以初中英語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下學期Unit5 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為例。在明知道暴風雨就要來臨的時候,主人公Ben及其家人都在各自忙碌著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暴風雨。這時候教師設計了問題:“If your family were in a storm, what things would you prepare?”如果你和你的家人即將面臨異常暴風雨,你將準備什么東西?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回答火柴,有的回答方便面,有的回答手電、水、手機等等。但是不管任何回答,教師都會在學生答案之后追問Why,學生也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這種設問無所謂對與錯,但是會引發同學們對實際問題的思考,對于提升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批判性很有幫助。
4.積極拓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著名英語專家魯子問教授提出基于“核心素養”的發展與培養,要將落點落在課堂教學,將提升落在課外閱讀。換句話說,教師要重點立足“教材”這個主要課堂閱讀資源,還要積極拓展課外閱讀,要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地讓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從英語閱讀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提升多元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依據個人的興趣愛好組織進行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然后在課堂上師生進行互動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
以初中英語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Unit5 Beauty in Common Things為例,文章講的是三種不同的傳統工藝:剪紙、泥人和孔明燈,結構非常明顯,先是總體來講普通的物品可以制作成非常美的藝術品,然后接下來三段分別詳細講了三種藝術品。教師在幫助同學們理清楚文章的總分結構之后,當場為學生提供了一篇課外文章The most common things can remind you of romance in France.同學們在學完本節課之后,利用學習到的閱讀策略和分析方法來自己閱讀類似的文章,這種教學活動的設計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結語
總之,語言,是品格和思維方式的一種體現。教師應較少教材依賴,擴大課程資源,讓語言學習成為一種生態的過程。開設多元目標英語課程是實現發展核心素養的嘗試。唯有教學理念革新,核心素養才能付諸實踐。
初中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落到日常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只有建立在這種基礎教學中,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英語核心素養才能得到加強和培養。也只有建立在這種基礎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文化意識的拓展,思維模式的構建,學習能力的提升才有可能并且日益精進。日常英語教學也是拓展學生全面發展學習英語的必經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不但擁有英語的核心素養,也讓學生成為具有高素養的綜合人才,而且,學生的英語學習之路才可持續綠色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薔.《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1.
[2]孔凡哲.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評價難題的破解對策. 《 中小學教師培訓 》. 2017.
[3]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