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艷
摘 要:在高效課堂大力推行的今天,對目前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如下問題:教師耗費了大量上課時間去講課,害怕學生弄不懂,學不通,專制地控制了整個課堂,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少,與學生交流少等。所以,提高教師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應該是目前廣大教師傾心關注的問題。本文就以小學語文為例并結合自身實踐,對小學語文和諧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教學方法
我校地處山城,山大人稀,很多家長迫于生計都出門在外,老人成了空巢老人,孩子成了留守兒童,孩子的教育就成了問題,他們的學習都靠在學校的有效時間,給我們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惑,這就迫使我們老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營造和諧高效的課堂。那么如何構建農村小學語文和諧高效課堂的策略呢?我認為:
一、把握文本,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文本”指的就是教材中的語文課文,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確定三維目標時應結合每節課的具體內容,以知識與能力為基礎,過程與方法為主線,然后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滲透進去,升華學生的情感。語文課文是人生的導師,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能教會學生很多道理,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熱愛生活。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設計,在簡單中構建高效課堂
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我在教《搭石》一課時,整個課堂設計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后思考;圍繞主題“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整個教材的處理,聯系生活實際,又置于語言文字的朗讀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根據文本,結合學生實際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重視課堂管理和節奏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明習慣很重要。習慣是一個人成就大小的主要指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會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在教學中采用“先學后教”的模式。學生利用時間進行課前預習,預習充分了,課堂中既省時又省力,并在預習中解決問題,提出疑問,使教師在教學中有更多的時間講解重難點。教師還應合理把握教學節奏,節奏的把握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層次。
四、豐富的教學方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保障
面對留守的孩子,要求他們課后的學習,收效甚微,更多的要豐富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高效?
(一)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后再通過不同層次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到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教師也突破了難點,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小組學習有效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被廣大教師所采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走過場,也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產生思想的碰撞,真正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三)激發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
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思考,并使學生通過真情朗讀,仔細思考,達到領悟,通過“讀--思—悟”的模式實現課堂的高效,從而開發學生的思維。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三者缺一不可,而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尤為重要。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一個字“愛”,愛是教學的主題,有愛才會敬業、樂業,才會關心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還要用我們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比如和諧的語言,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高效課堂應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