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武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思想已滲透到初中化學課堂活動當中?;瘜W是一門理論結合實驗的基礎學科,也是學生認知自然、了解學科的重要課程。但在實驗教學的活動中,教師對教學手法和組織形式存在誤區,常常忽視學生主體的學習地位,導致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和掌握上出現“看不懂”“不會做”的現象,影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有效積累。因此,作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研究
實驗教學是對化學理論知識進行檢測、驗證的一種教學方式。有效的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化學概念,對化學現象的產生具有直觀、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化學基礎和知識體系的建立。然而,在部分地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被動實驗”“看實驗”的現象,缺乏對實驗探究的主觀意識,影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活動。因此,本文從生活化、問題化、課外化三個方面,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探究。
一、從生活化角度出發,調動學生實驗參與興趣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將生活中的實物或案例導入到實驗教學當中,將有利于調動學生對實驗活動的參與興趣,提升課堂知識的學習效能。此外,運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道具,也有利于學生樹立化學生活、生活化學的直觀意識,消除對化學實驗和化學知識的畏懼心理。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從生活化角度出發,創建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參與熱情,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溶液酸堿性的檢驗”的實驗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對實驗活動的參與興趣,我利用生活中的飲料向學生演示酸堿性的實驗,如可樂、雪碧、紅茶、綠茶、礦泉水等,學生看到豐富多樣的飲料,都紛紛地將視線集中到實驗活動當中。在實驗活動開始之時,我以“這些飲料當中是否具有酸堿性?”“哪些是酸性,哪些是堿性?”等問題,引發學生對其討論。隨后,我組織學生利用pH試紙進行檢測,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堂實驗中。通過生活物品和場景的構設,使學生的參與熱情得到極大提升,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二、從問題化角度入手。激發學生實驗探究意識
問題往往能有效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心理,以化學問題為牽引,以實驗探究為手段,從而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質量和實驗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反饋情況,及時了解課堂教學質量,對下一步的實驗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和優化。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從問題化角度入手,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意識,靈活實驗步驟和實驗細節,從而達到以問引思、以思促究的實驗教學效果。
例如,在“燃燒的條件”的實驗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我在實驗活動中分別設置三個不同的環節:石子和棉花;濾紙和煤塊;蠟燭和燒杯。隨后,以燃燒的三元素為問題,引導學生從實驗中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對實驗探究的欲望。學生聽到題目后,紛紛對其化學道具進行實驗,并提出相應的實驗方案和實驗結論。石子和棉花的實驗探究歸納出燃燒需要可燃物的結論,濾紙和煤塊的實驗中得出燃燒需要著火點的結論,蠟燭和燒杯的實驗可以表明燃燒需要氧氣。通過問題化的活動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還能使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有效掌握,打牢自身化學基礎。
三、從課外化角度出發,提升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個體的基礎發展,培養學生化學實踐能力。課外調查和實驗探索往往是教師教學中經常忽視的重點之一。課外化的實踐活動,有益于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自主探究和知識延伸學習,促進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有效發展。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學生學習基礎,從課外探究出發,合理預設實驗方案和指導策略,使學生的實驗探究更具有方向性,從而提升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的實驗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我結合本節的實驗特點,給學生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純堿和醋制取二氧化碳。學生聽到這個實驗后,都積極地展開討論,分別對實驗步驟、細節、操作手法進行校驗,預設實驗現象和實驗器材,根據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O化學反應式展開對二氧化碳家庭實驗的探究活動。通過對課外實驗的預設和探究,不僅能使學生個體得到基礎能力的提升,還使學生對化學現象和理論知識進行融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實驗教學,不僅使學生的化學知識得到充分的驗證和理解,還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感知實驗細節和變量關系的內在聯系,建立科學的思維意識。此外,以問題為導向,指導學生對化學現象展開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化學信息素養,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希望廣大教師,從學生的內在基礎出發,不斷創新教學手法,優化教學結構,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主觀意識,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