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新
摘 要: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促進了教育的發展,隨后“智慧課堂”的概念逐漸被提出和引入了教學中,并且眾多的教育工作者們對“智慧課堂”的認可度也在逐漸上升,“智慧課堂”引發了眾多關注。本文以微課作為背景,對初中的數學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并且引進案例對智慧課堂的建立進行設計和分析。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智慧課堂
前言:智慧課堂的出現能夠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傳統的課堂只是將知識點傳輸給學生,大多數學生是在被動地學習。但智慧課堂則是要將學生培養成為能夠獨立思考和富有創造力的人。構建初中數學的智慧課堂,能夠將數學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利于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具有很大幫助。
一、智慧課堂概述
智慧課堂就是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智慧教育。想要完成智慧課堂的建立,首先必須擁有一個信息化的環境,其次師生在這個信息化的環境中共同努力來實現智慧教育。本文對智慧課堂的界定是:第一,智慧教育必須以智慧課堂為載體,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造力。第二,智慧課堂中信息化環境必不可少,學生在信息化的環境中可以時使用如移動學習這樣的新型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最后,在智慧課堂中,信息技術、教育資源、新媒體都應該是教學的一部分。
二、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內容不認同
學生的首要的目標就是學習。然而縱觀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很多學生都不能夠對學習產生認同感。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無法對學習產生興趣,無法認清學習的作用以及自己學習的內容。學生不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內化,就無法真正理解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產生共鳴,讓學生能夠對自己學習的知識產生認同感。并且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還需要考慮本班學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學習興趣,最終在教師的講解下,讓學生掌握、理解所學知識。
(二)教學方式單一
通常,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少會有教師去思考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是適合本班學生的。大多數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是自己認為比較好的教學方式,從不將學生是否能夠適應、是否喜歡等因素考慮在內。學習本應該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學習,而不應該強迫學生以他無法適應的方式進行學習。
(三)學習思維難創新
當前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學生不深究知識的本質教師也就不會去深講。導致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匱乏。“學生聽、教師講”的方式讓學生無法對知識產生深層的認知,只會被動的接受,這壓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不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并且學生無法認清學習的目的,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等因素都導致了學生無法在學習思維上進行創新。
三、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思路
(一) 微課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微課”最早出現于1993年,最早的微課是“60秒有機會化學課程”。該課程是由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提出的,這個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讓非化學專業的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到化學相關的知識。直到2008年,“微課”的概念才被正式地提出。微課是指通過視頻或音頻的形式將課程展示出來,并且學生能夠進行在線或移動學習的一種課程。
根據微課的概念,可以總結出微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時間較短的視頻是微課的載體;第二,微課的內容主要是對某一知識進行講解;第三,微課在課前、課時或課后都可以進行學習;第四,微課促進了移動學習、碎片式學習等方式的發展。
(二)應用思路
首先,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沒有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一旦遇到了困難或者問題,學生就可以去尋找相關知識點的微課進行學習。老師在講課時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微課資源去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
其次,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微課內容進行分析,能夠完成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微課去借鑒別的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能力。
最后,學生在學習微課時可以將學習的方法進行總結,并且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中進行有效地學習。教師學習了微課中優秀教師的經驗就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智慧學習。
四、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
(一)課類模型及環境分類
目前初中數學課堂主要分成三類:學習新知、練習知識、復習。學習新知主要是對新的知識進行學習。練習知識就是教師在講解完知識點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鞏固。復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解完知識后通過練習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
學習的方式也可以分成三種:聽講、探究和讀懂。聽講階段就是學生在下面聽教師講授知識。讀懂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資料,學生自己進行學習。探究就是學生先自學,然后發現問題。教師再通過啟發的方式來指點學生去解決問題。
學習的環境有多媒體和網絡。當前大部分學校都在教室中配備了投影設備、電子屏幕等。而網絡環境就是電腦、平板的配置。
(二)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模型構建
首先,在上課前要明確智慧課堂的構建需要讓學生能夠掌握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創新、自我評價的能力。
其次,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學模型是知識講解→例題講解→鞏固練習→方法總結→布置作業。但在只會課堂下,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型應該是:布置任務→變式→結果展示→互相評價→總結梳理→測試→課堂小結→作業。
最后,在進行數學復習時,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型應該是診斷測試→問題反饋→梳理知識→提出問題→研究匯報→小組評價→問題練習→課堂總結→作業。
五、應用案例
(一)課程分析
以《平行線判定》這一課為例。
首先,對教學的內容要進行分析,分析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以及推理的整個過程應該怎么書寫和表達。
其次,分析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需求。將平行線的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聯系,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
接著,教師要分析本課教學中需要的教學用具。通過智慧課堂的構建,教師可以使用微課資源讓學生在pad上進行學習。
最后,教師對教學目標要進行分析。教師使用微課完成教學的目標,并且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到平行線相關知識。
(二)教學實際流程
在教學中,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以英語作業本為教具,詢問學生英語作業本上的橫格是否平行;其次,利用微課資源輔助教師對平行線判定進行講解,并且使用PPT來讓學生對平行線進行探究;鞏固階段繼續使用微課來對該內容進行講解,在學生探究時利用軟件播放“小車運動”的短片讓學生去探究是否平行;最后學生和教師分別使用微課資源來對本課進行總結。
結語:智慧課堂的建立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的模式,并且讓學生能夠將知識真正進行內化,讓學生愿意學習,并且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正是教學改革所想要達到的目標與本質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勇余. 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 中學課程資源, 2018(6).
[2]張小平. 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8(2): 68-69.
[3]毛鑫國. 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 中國西部,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