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靜
摘 要: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經濟發展模式也在發生著轉變,由粗放型向技能型轉變,職業教育重點是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能夠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為企業提供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高端技能人才。本文重點探討“職教20條”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期同仁給予指點。
關鍵詞:校企合作;“職教20條”;職業教育
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簡稱《職教20條》)。“職教20條”提到了工學結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指導性意見。意見在第九條中提到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要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在第十條中提到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學校積極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課程、師資等資源,企業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促進人力資源開發[1]。通過開展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已經成為職業院校發展的重要途徑。
1 校企合作是校企雙贏
對于企業而言,職業院校的教師可以參與企業的部分項目管理,很好解決了企業內項目管理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一些優秀的教師可以為企業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減少企業外聘人員所帶來的諸多不確定因素,為企業創造了直接經濟效益,企業得到了實惠;當然,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提前選拔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畢業生,為企業人才貯備提供支持;同時,企業的工作人員可以依托學校志愿開展員工崗位培訓和在職員工的繼續教育,進一步提高了企業員工的社會服務能力。
對于職業院校而言,職業院校的教師參與實際工程建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有經驗豐富的教師通過傳、幫、帶等形式培養了一大批實踐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使他們在專業能力上得到進一步提高,也就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雙師素質;職業院校的教師可以從現場收集相關工程資料,如:各種工程專題論證資料、施工技術資料、施工影像資料等來充實教研活動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同時,企業為學生認知實習、頂崗實習等提供場所這樣既解決了學生找實習、就業單位困難的問題,又使學生能真正參與到項目管理、現場施工等環節中去,真正得到鍛煉;同時又方便學院實習指導教師在學生實習期間與實習學生的聯系,便于指導和管理。
2 校企合作是提升就業質量的重要途徑
通過開展校企合作,職業院校對準市場設專業,通過開展訂單式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培訓實訓基地,校企互動,確保專業設置與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
與職業院校合作的企業能夠提前介入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學生提前了解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理念有了進一步認識;二是學生通過到企業切實的實踐,能夠提前掌握實戰知識,提高專業技能;三是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對自己需要具備怎樣的綜合素質有了初步體會,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識。因此,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使得雙方能夠提前相互了解,不至于盲目就業,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質量。
3 校企合作方式的思考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是一個通過在具備特定條件下持續學習的過程。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在職業能力由低向高的培養過程中,學校對具有普遍性的專業基礎和程序性操作方法能力進行培養,企業對學生更多地通過在具體的崗位上“干中學”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提高,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具體的實踐高效率提高學生的方法能力,使學生隨著實踐積累的過程不斷推進,能力水平層次的提高不斷提升。因此,校企合作就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以下幾種校企合作方式值得借鑒。
一是開展訂單班培養。企業通過選拔符合自身需求的學生,組建訂單班,在不影響學校教學的情況下,利用其它課外時間對訂單班學生進行實戰化的職業素養培訓,通過校企互動,確保專業設置與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
二是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簽訂的校企合作協議不能流于形式,要不斷完善合作機制。企業提供的頂崗實習崗位,學生要以準員工身份要求自己,積累崗位工作經驗,縮短就業后工作適應期,通過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先讓學生練好內功,再通過校外實習基地實戰化訓練,讓學生內外兼修,真正成為專業對口,用著順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是做好產學研合作。要有效利用高職院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服務行業經濟發展,針對行業現狀,及時安排教師為企業提供咨詢、技術、培訓等服務,大力促進了“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同時,激發企業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定期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到學院開設課程和講座,將企業一線的知識和最新科技成果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創業意識和激情,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服務社會。
校企合作是校企雙方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培養應用性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舉措,是提升高職院校內涵,凸顯高職院校特色,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校企合作中,校企雙方應該充分發掘各自的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企業可以定期到學校與學生互動,講授企業文化,益處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2]。但校企合作在實踐中也存在一定的難點,如校企合作利益共享方面容易出現偏差,校企合作時間不持久等問題,這就需要國家能夠出臺更詳細的政策支持,來我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參考文獻:
[1]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19-02-13.
[2] 趙國華,郭素英.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問題及策略[J].科技風.2016(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