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強
摘要:隨著新課改不斷地深化發展,目前教師和家長的教學教育理念其實都在發生著變化,開始逐漸的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教師也逐漸的將核心素養滲透到自己的學科教學中。進入高中階段后物理學習的難度逐漸的提升,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的物理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要不斷的優化物理教學的方法,全面的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物理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漸的提升。物理教學也逐漸的開始擺脫傳統教學模式,關注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當前的物理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物理知識的關注,而是要真正的通過物理學習去提升學生的能力,那么也就需要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自己先充分的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核心素養,要能夠在核心素養相關的能力方面給到學生真正的訓練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本文針對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
1 留白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核心素養下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究知識,主動思考,通過自主的學習獲得新的物理知識。那么在目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預習,可以為學生提供微課這種形式讓學生通過微課進行知識的的預習和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中完成針對性教學。另外教師可以嘗試采用留白式的教學模式,通過留白給出學生課堂中更多自由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間。當然在留白式的課堂中教師一定要能夠給出學生一些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留白,能夠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位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夠完成有效的主動學習。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頓定律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因為前面章節中已經對運動和速度有所了解,所以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內容有了基本的認識。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完成敲擊象棋的游戲,學生會自主的開始思考這個游戲中蘊含的物理現象。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教師接著對學生的表述進行點評,在引出慣性的概念,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和教師的適當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得學生對于慣性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2 情境教學,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核心素養下培養的學生不僅僅是只掌握物理的理論的人才,而是要學生真正能夠應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要能夠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那么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重視在物理教學中使用情景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物理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這樣一來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圓周運動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勻速行駛的火車讓學生思考鐵路彎道設計,通過這樣的一個情境的設置引發學生思考,也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使得學生能夠借助于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
3 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操能力
物理教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也要重視實驗教學的開展,通過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實驗還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一個復習和回顧,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關于磁場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總結磁場的規律。因為通過本章節的學習其實學生已經對電流的磁場還有磁場對于通電導線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通過學生親自試驗,豐富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能夠自主的發現問題,獲得思維的拓展,有效的提升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
4 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力
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難度有所增加,學生學習起來的比較的吃力,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個問題,教師應該多給學生補充一些知識,通過知識的拓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程度進行知識的拓展,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夠有所發展。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加速度和質量力的關系時,教師可以進行課題的拓展,讓學生自主的進行知識探究。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探究的指引。比如交通指示牌上的小汽車和貨車它們通行的質量指標。通過這個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探究。在探究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寫內容,通過探究不僅僅讓學生回顧了知識,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學習的印象。
5 結語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改和新式教育的要求,更是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任務之一,它無論是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還是未來生活都是一種很好的指引。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除了課堂知識的講解之外也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從側面提供新的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 宋國賢,安建華.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下),2018(10).
[2] 張建喜.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04).
[3] 車翔旭.談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果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22).
(作者單位: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