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旭
【摘要】計算機專業是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專業之一,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市場調研,分析當今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應用的普及,物聯網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出現,對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教育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的促進職業教育深化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各高職院校都在探討怎樣培養計算機專業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如何根據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和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具有較強實際操作技能的計算機人才,是當前高職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1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外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因為受到本專業理論體系的影響,制訂的計算機專業教學計劃還是不能脫離原課程體系的框架,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完整的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部分理論深、難度大的專業課程在教學計劃中還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還有一部分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很難全面進入教學計劃。高職院校要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這樣就存在學生不容易掌握扎實、完整的專業理論知識,對培養學生熟練操作技能方面還有待加強,雖然當今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而還有很多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面臨無法找到適合的工作的供需矛盾,出現顧此失彼、實際效果差的局面,反映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無論是按照國家教育部指導意見,還是在實際辦學過程中,計算機專業教學都應該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理論模式和熟練的應用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技術開發、應用能力。院校能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方向及教學方法,培養“學有專長,用有特長”的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技能計算機應用人才。
2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建議
2.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這要求高職院校需要切實將工作重點放在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人才培養目標是指在專業教育計劃指導下,一個人達到相關教育要求后應該達到的綜合狀態和具備的基本素質。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定位高職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時,以國家教育指導方針為依據,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從社會需求出發,根據區域信息產業的發展狀況,與行業、企業專家一起進行嚴格的社會調研和科學分析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探討并確定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方向,分析其面向的社會崗位,明確這些崗位需要哪些技能和知識,根據崗位需求,劃分崗位能力,并開設能把專業知識能力的培養、個人素質的培養與技能實訓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同時,還要明確對應的專業課程需要實現的崗位技能,提出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做好各科專業課程的銜接順序,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要密切結合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考和實踐能力,成為高素質,技能過硬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2.2優化課程體系,提高專業能力
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教學順利有效進行的保障?!耙院粚嵒A、強化專業、精簡內容、優化課程”為指導思想,建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和實踐創新意識的培養,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并定期調整。優化課程及其內容,優化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比例,形成“畢業即就業,就業能上崗,上崗成骨干”的良性循環模式,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訂單培養為主線,把企業需要的人才和培養目標緊密結合起來。
課程體系優化的各環節要緊密銜接,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和實踐創新意識的培養,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要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并定期調整。課程體系的設計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以市場為導向,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協調發展。因此,抓好課程體系建設,對各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專業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2.3開展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結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隨著職業教育重要性的日漸凸現,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展校企合作,把學生送入企業實習、參與企業生產運行的過程,讓學生更早、更深入的和企業接觸,了解企業對計算機應用的需求,能運用學過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掌握計算機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有機會參與項目開發實踐,通過整個過程的學習和實踐,學生提前適應角色的轉變,這些都是在院校的學習中無法深刻體會的,可讓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有更系統的了解,還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有壓力的驅動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成就感,讓畢業與就業接軌,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學院通過企業的反饋,及時的調整教學模式,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充分發揮校企合作辦學的優勢.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的有效統一。有些高職院校還通過創建軟件工作室或公司,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 利用計算機專業教師作為現有的資源,從社會承擔項目,把整個項目按模塊分組,在學生中選出項目的負責人,以小組的形式團隊完成任務,通過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根據團隊對項目完成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回報。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2.4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目前我國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職擴招100萬人,改革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提高辦學質量。高職教育不管教學模式怎樣改革,都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來支撐。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師資隊伍建設是教學中一個不變的話題。擁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計算機是一門知識不斷更新的學科,對實踐操作要求很高,如果教師不及時學習,教學質量將得不到保證,與社會脫軌,這就需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具有項目設計應用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在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過程中,形式多樣,讓高職院校可以聘請企業或公司里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來院校講座,還可以鼓勵專業課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參與企業的項目設計開發,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保證學院與企業及時交流溝通,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交流深造的常規機制。
3結束語
高職教育的改革任重道遠,高素質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相對復雜而艱巨,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最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與時俱進,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真正符合需求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提升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羅予東,陳偉君,張德勇等.山區高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5).
[2]所輝,劉卓華.“互聯網+”環境下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福建電腦,2016(11):68-69.
[3]《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R].北京:國務院辦公廳 2017
[4]胡勇.基于大數據時代下職院計算機專業教育對策分析[J].才智,201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