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
摘 要:提問是師生進行思維交流和對話的主要手段。并且,教師提問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數學問題的設計。同時,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方法,提出有效、豐富且有趣的問題,最大限度提高問題的有效性,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 提問 有效性
有效的提問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實現數學課堂的多元對話,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要認識到有效提問的重要性,在實踐中不斷分析和探索有效提問的策略,盡量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并且,教師要明確影響有效提問的因素,如: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課堂提問的頻率、學生思考是否充分、提問的開放程度等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從教學內容出發,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此外,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一問到底的狀態,使學生的數學素養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增強。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如何提高數學提問的有效性進行了以下幾點分析和探究:
1、創建問題情境
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要改變現階段單調的提問模式,創建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感的作用下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到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中,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
比如: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應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建了這樣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要測量南北兩岸A、B兩個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在南岸選取相距A點3km的C點,并通過經緯儀測的,你能計算出A、B之間的距離嗎?若人在南岸要測量對岸B、D兩個建筑物之間的距離,該如何進行?學生通過有效的分析、思考和探索就得到了正確的答案。由于問題的來源是現實生活,這就為學生提供了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同時,也幫助學生構建起了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2、優化問題設計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問題在精不在多。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優化問題的設計,把握好提問的難以程度和數量。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準確且科學的提問。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做到問有所指。最后,教師要控制好提問的次數。高中數學教學節奏較快,學習的內容多,時間較緊,這時,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學情,設計典型的問題,切實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比如:在《等差數列》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提問了問題:從0開始,將5的倍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最后得到的數列是怎樣的?緊接著,筆者為學生展示了一組數據:(1)0,5,10,15,20,25,…(2)18,15.5,13,10.5,8,5.5。(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并要求學生思考數列的共同特點。經過這一系列問題的分析和探討,學生就明確了等差數列的定義。緊接著,筆者提出了問題:已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項an呢?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猜想就能夠明確求通項的方法,掌握處理問題的能力。
3、加強課堂互動
提問的價值不在于問題本身,而是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在問題的時候,就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數學課堂能夠互動起來。并且,教師要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借助問題,實現學生思維的碰撞,提高學生思維的高度。
比如:在《等比數列》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示了以下數列:1,3,9,27,…;1,-2,4,-8,…;-1,-1,-1,-1,…;1,0,1,0,…。并且,筆者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思考了問題:公比q能夠為0嗎?為什么呢?首項能是0嗎?公比q=1是什么數列?學生在小組討論、分析、交流的過程中,合作能力和數學素養就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和提高。
總而言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并且,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出發,創建有效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同時,教師要優化問題的設計,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加強課堂的有效互動,發揮問題的載體作用,啟發學生的智慧,發散學生的思維,彰顯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最終,完成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推動數學教學改革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楊會志.基于有效教學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分析——以教學情境、問題提問研究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03):18-19.
[2]黃文彬.基于“問題導學”的高中數學概念課教學設計——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為例[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8(1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