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紅
【摘要】職校數學課堂如何更高效是數學課題組一直在探究的問題。本文通過在職校數學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競爭模式構建策略的探究,為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競爭,引導學生和諧競爭,并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職校數學課堂更加高效。
【關鍵詞】數學課堂;小組合作;競爭模式;策略
一、前言
新頒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倡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科學提高教學效率,不僅是新課程的要求,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主陣地,在課堂中學生不僅獲得知識、提高技能,還可以開發學生的個人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各種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各種活動無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好的方法。因此,為了推動學生積極不懈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可以充分運用好小組合作競爭模式,將學習內容有機地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通過問題的搶答、輪答,實現和諧競爭,喚醒學生學習數學學科的熱情和積極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全面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數學課堂小組合作競爭模式構建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競爭能使人產生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反應:求勝動機強烈,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煥發,情緒飽滿,思維更加活躍。“沒有競爭,社會就沒有進步。”競爭是使人們更發奮地學習和工作的主旋律,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離不開競爭,課堂教學同樣需要競爭。因此,將和諧有效的競爭引進課堂教學,通過小組合作競爭,創設良好的競爭環境,將成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良好策略。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占主導主體作用,學生也往往因為初中階段對初中數學環環相扣的知識點掌握程度較差,多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導致對中職階段的學習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使學生認為數學很難,對數學提不起興趣,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就是“纖夫”,用心盡力氣拉動學生進行學習,卻是收效甚微。如今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構建小組合作競爭模式,學生變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引導,是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更像是放養的“牧者”,讓學生更自由地獲得知識,并在快樂學習中更好地形成積極樂觀的良好性格,為學生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
1.隨機活動分組,做到“科學”“公平”“有序”
每個學生都存在不同的個性差異。學生能夠科學客觀地根據各自的能力、個性、學習水平等合理科學地進行分組,是開展小組合作競爭模式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開始時,筆者讓學生自由組合,結果“物以類聚”,學習、個性能力相近的學生都組合在一起,而一些數學能力差的學生幾乎沒有愿意與之同組,他們生怕因此而讓自己的小組在競爭中處于劣勢。于是筆者進行了分組的改革,利用不同顏色、不同類別和內容的卡片讓學生進行隨機抽取卡片分組,盡管這樣分組也會存在個別組能力較弱的情況,但由于是隨機分組,學生的意見不大。在操作過程中,與學生制定好規則:所有人不能擅自與別人更換卡片,以保證分組的公平、有序。另外,為使小組的合作更加科學,將每次的人數與卡片做好對應關系的設定,并規定每節課由一個小組負責進行分數的統計工作,負責的同學自動為小組加上若干分數。按小組數完成一輪后重新開始分組。這樣“科學、公平、有序”的分組方式,使每次分組都成為學生期待的事情。為小組合作進行和諧良好的競爭做好硬件的準備。
2.制定競爭規則,做好“統計”“評價”“獎勵”
分好學習小組后,作為“牧者”角色的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跟學生制定好合理公平科學的競爭規則,以使競爭和諧有序地進行。在具體操作上,可采用課程目標及階段目標的方法,找準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把課堂知識點練習分成:A.“溯本求源”;B.“牛刀小試”;C.“略勝一籌”;D.“華山論劍”四個層次,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分層地展示內容。A類題目強調教材中基礎知識的識記;B類題目在基礎知識理解的基礎上略作變化, C類題目適當增加難度,比如對公式的變式代入等;而D類題目則側重訓練思維能力。學生的認知是一個由易到難、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過程。筆者根據每節課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游戲進行小組合作競爭,而每個游戲的規則均不相同,避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倦怠”,從而失去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動力。如“幸運大轉盤”,要求學生在分組輪選答問題的基礎上,將所得分數進行一個“幸運大轉身”,其中包括“最高分數清零”“所在小組得分翻倍”“指定小組得分清零”“將最高分數加到所在小組”“所在小組減10分加到指定小組”等項目。具體規則為:1. 各個小組分別按照順序(抽號或以上一輪第一名)進行前兩輪答題;2.各小組按完成題目獲得相應得分;3.負責加分的小組獲得5~10分加分,加到所在小組總分中;4. 所有題目完成后,六個小組兩兩PK(背對背石頭剪刀布),決出三個獲勝小組。全班同學投票決定兩兩PK六個小組方案:A. 按小組總分的順序;B. 按小組原來的順序; 票數過半方可通過方案;5.獲勝的三個小組各獲得2次轉轉盤的機會,其他小組獲1次轉轉盤的機會。由三個小組中總分最高的小組決定轉的順序。如圖所示:
所有比賽或游戲規則筆者均做好相應PPT ,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學生在熟悉規則的情況下進行良性和諧的小組合作競爭,學生樂于參與,積極答題,課堂氣氛活躍之余,學生獲得知識和相應技能。除做好分數的“統計”,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并約定進行相應的“獎勵”。通過規則的共同制定確立,學生在小組合作競爭過程中實現良性循環,在競爭過程中認識競爭,學會競爭,勇敢面對競爭,在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進步,相互發展,同時獲得良好的心理鍛煉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避免出現為競爭而競爭的片面局面。
3.變換競爭模式,力爭“有趣”“益智”“有效”
小組合作競爭的模式避免過于單一,要求“牧者”們在設定競爭模式時要多角度思考,并按一定地時間周期變換競爭模式,力爭“有趣”“益智”“有效”。筆者在幾年的教學探索中,分別創造了“幸運大轉盤”“決戰時刻”“錦囊妙計”“上下求索”“勇攀高峰”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競爭模式,并通過不斷改進細節,改進規則,使小組合作競爭模式在創新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三、小組合作競爭模式策略構建思考
1.小組合作競爭模式的構建避免只走形式。課堂上的小組合作競爭許多是形式多于實效,課堂氣氛表面上沸沸揚揚,實質上并沒有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究,只是形式上的回答,使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失去真正意義。
2.小組合作競爭不要過于注意過程而不注重評價和結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進行競爭搶答的同時,作為“牧者”角色的教師,要及時合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與分析引導,使學生既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活動的樂趣,又能得到相應的活動獎勵,強化競爭意識。
3.切忌出現混亂無序的競爭。假若沒有事先制定好的規則,學生在課堂中你爭我搶,甚至面紅耳赤,而其他同學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容易造成課堂的混亂,失去本模式設計的初衷。因此,教師必須與學生共同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規則 ,使小組合作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動靜皆宜,構建“活而不亂,嚴而有序”的課堂。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著力尋求一種有效的小組競爭策略及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有效措施,通過師生與生生交流與對話,形成樂于與同伴分享和交流自我獲得的信息、創意和探究取得的良好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群體競爭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月芬.走向新課程的教師教學行為[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