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提升,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極大的變化,對傳統社會道德觀念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并對學生思想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社會體系的逐漸成熟,使得當下的社會人文呈現出多元的發展趨勢,如何培養學生的道德人文素養,成了各級教師面臨的關鍵性問題。高中生物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陣地之一,同樣承擔著人文素養的培育重任,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采用適當的途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并在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構建出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鍵詞:高中生物;人文素養;途徑
引言: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能夠很好的陶冶學生的思想和情操,啟發學生的心智,保證學生身心的雙向發展,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徜徉在知識海洋的同時,構建出自己的世界觀,并且對學生精神素養的培養、提升其思想覺悟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高中生物課堂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嚴謹性、邏輯性和復雜性,且秉著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成為了培育學生任務素養的重要陣地,如何在高中生物課程中進行人文教育,成了生物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1.是符合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需求。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并不僅僅是需要一個體格健全的人,而是需要一個有思想、有擔當、有精氣神的高綜合素質適應型人才。社會要想取得發展和進步,必然缺少不了人才。當今是互聯網信息時代,而多媒體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且思想不斷趨向于多元化和復雜化。所以,各個課程的教師都肩負著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價值觀的重任,并且在此基礎上,還要有價值追求,將自身的價值與社會的需求相結合。人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成為對促進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所以,在生物課程中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十分有必要。
2.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成長。當代教育更多注重知識的灌注,老師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傾入到理論知識當中,一味的提升學生的成績,嚴重忽略了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導致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理論知識不相匹配,在科學意識、道德情操、心理素質以及科學意識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最終可能會讓學生的人生軌跡出現偏離,因此,在高中生物課程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迫在眉睫。
二、高中生物課程中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
1.設計出充滿人文價值的教學環節。生物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習慣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新穎的思想教育環節,讓課堂變得更加多樣化,卻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突兀和厭煩。而且還要注意課堂形式的變化和課堂具體施行過程的整改,讓課堂教學在符合當下國情和注重理論教學的前提下,創造出多姿多彩課堂模式,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思想不能過于拘泥。當下許多院校都在實行分組討論的課堂教學模式,生物教師可以將之作為參考,大膽嘗試將其引入到課堂中來。另外,老師可以將一些群體形式的社會人文活動和生物教學課堂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所學的知識能夠得以靈活運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注重師生間的互動。教師本身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的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給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代學生受到來個四面八方的思想沖擊,讓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復雜,但是同時卻又是充滿創造力的,他們對于人生的追求以及三觀都有著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通過在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間思想交流,剛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所以,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
3.在課堂中融入人文素養元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物課堂可以在社會實踐中用優秀文化的內容和形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文價值引領。傳統文化與當今所提倡的核心價值觀并非沖突,傳統文化能歷經數千年而不朽,早已經過一代代人的印證,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程中添加一定的傳統文化灌輸,實現對學生的人文價值教育。
4.加大對生物課本中人文價值元素的挖掘。生物課本中蘊含著大量的人文價值教育素材,需要老師在其中進行深度挖掘,再加以適當的生物理論知識,兩兩結合,讓這些素材得以有效應用。比如在生物教材中,具有反應前人深刻專研刻苦精神的材料,老師將這些材料進行詳細分析,指出這些事件的背景,比如在將遺傳學時,教師可以以達爾文為例,讓學生明白近現代生物學發展的艱辛,增強學生的社會觀念和科學觀念,最終實現人文教育的目的。另外,在此過程中還可以結合一些拓展性資料,讓學生認識到生物這門學科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做出的巨大貢獻,讓學生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情懷。
5.創建出適當的教學環境,增強課堂的感染力。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建出一個合適的教學環境尤為重要,通過信息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就能夠輕易的創建出這樣一個環境,老師在課堂中適當播放一些具備強烈人文精神的視頻,抓住適當的機會,給學生灌注人文素養,讓學生明白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側敲旁擊之下,實現人文素養的培養。
6.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教師是教學活動和課程的組織者,在人文教育過程中有著極大的引導作用。高中生物的人文素養培養并不是通過建立制度進行強制性約束的,而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讓學生自愿的接受人文教育。生物老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做好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為人文素養教育創造有利條件。
三、總結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學生接收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高中生由于思想價值觀尚未成熟,極易受到社會不良價值因素的影響,高中生物課堂同樣是給學生樹立正確道德價值觀的關鍵陣地,需要生物教師充分利用教材、設計出富含人文價值教育意義的教學環節,在教授給學生生物知識的同時,給學生進行正確的人文素養教育,為其將來價值觀的形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鄧慶梅.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03):180-181.
[2] 艾婉婷,鄧靈福,祁超.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3(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