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璋
摘 要:利用“微專題”進行復習,一般來說是圍繞一輪復習存在的問題進行設計的,這種復習方式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也是對二輪大專題復習的補充,幫助學生構建起物理知識體系。本文就對高三物理復習中“微專題”的設置和使用進行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高三物理;微專題;實踐
在高三的第一輪復習中,我們都是按章節順序對基礎知識進行梳理復習,這個時間大概要四到五個月的時間,由于復習時間跨度大、學生的遺忘率也高,往往第一輪復習完,前面的知識就忘得差不多了。二輪進行大專題復習時,我們還需要喚醒學生以前復習過的知識,建構知識網絡,但跨度大、思維跳躍性強,效果也不理想,對于第一輪復習中存在的問題也沒辦法解決。因此我們在第二輪復習的過程中,嘗試采用微專題的形式進行復習,利用微專題的特點不但可以解決第一輪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對第二輪大專題復習時的有益補充,從而提高二輪的復習效率。
一、“微專題”的含義
所謂“微專題”是指立足于學情、教情、考情,以某個“物理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為中心,整合相關的知識鏈接,力求解決高三物理一輪復習課中的存在的真問題、小問題和實問題。它不同于大專題復習中的某一主題,物理“微專題”涵蓋的內容適量,知識之間聯系緊密,借助“微專題”組織教學,可以在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活化知識的運用,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學家托爾曼認為:個體只有在對未來的學習目標產生期待時,才可能發生實際的學習行為。因此我們在設置微專題時的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一致時,就會產生共鳴,從而引導學生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到所期望的學習結果上。
二、“微專題”的設置
如何設置“微專題”,以什么樣的角度設置,想解決學生什么樣的問題,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情和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設置針對性的題目,達到查缺補漏、掃清盲點、理清疑點、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
1、設置微專題的主題要循“綱”據“本”
高考命題主要依據《物理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來確定考查內容。微專題的設置要符合考綱和課程標準,把握微專題的深度的廣度,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以學生的“痛點”設置微專題
在復習過程中,學生總會在某個知識點或某個物理規律上存在問題,雖然經過自己的努力,但還是無法解決,我們就可以在這個點設置一個微專題。最常見的如實驗數據有效數據和有效位數的處理上,失分時相當嚴重。還有象汽車的“剎車”問題和靜力學中的“死結和活結“問題。在這些方面我們都可以設置一些“微專題”。還有像很多學生做物理信息題時,審題不清,匆匆作答,或者不懂得審題而倒致失分等等方面,這都是學生考完后悔的地方,而我們在這些學生的“痛點”上設置一些“微專題”,就能做到對癥下藥。
3、從學生學情出發,注意難度的控制
使用微專題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解決某個或者某一類別的問題,所以在確定主題時一定要注意選題不能太過籠統。同時在選擇題目時要注意難度系數的控制,最好選擇中檔難度的題目。因為如果選擇難度系數比較大的題目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倦心理,而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也仍然無法得到知識的升華。所以在選擇題目時一定要從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出發。
4、向外拓展的內容要適度適量
對于不影響學生原本學習進度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適量的給學生拓展一些比較難的知識。最好是在每次都微專題后面都留下一道拓展題目,這樣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選擇進行突破,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微專題”在物理課堂中的運用
1、把微專題的目標作為學生的導向
心理學上認為,只有有所期待才能夠付出行動。所以如果在微專題開始之前就對學生提出學習的任務所在,學生為了能夠達到學習任務的目標就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我們不能還按照原來的方法,即把每天任務都列出來。我認為應該采用讓學生主動復習學過的知識點,然后自己對于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反思與運用。例如,電磁感應圖像為主題的微專題復習時,可以先讓學生先對電磁感應中學過的所有圖像進行回憶,然后在引導學生對這些圖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總結。
2、在復習過程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在高三物理復習過程當中一定要明確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只能作為一個指導作用,例如在以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辨析為專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先向學生發布收集任務,然后教師在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其中主要以學生為主。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維邏輯,對于后續學習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3、帶動學生學習知識整合的能力
高三物理微專題復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把零碎的知識點整合到一起,所以學生在學習微專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對于知識點內部存在的聯系可以進行更多的認識,所以對于知識點的本質也有著更深層次的認識。例如追及問題,這里面包括了勻速直線運動、物體之間的相互運動、相遇問題和臨界問題等多個知識點在內。只有這樣的方法,才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發散的能力,最終可以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這樣的效果正是我們想看到的。
總而言之,利用“微專題”復習并不是對于傳統復習方法的否定,而是進一步的升華。通過一些新穎的改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都能發揮出自身最大的潛力。同時,微專題復習法的實施也是對教師的一種挑戰。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創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商俊博.創新物理課堂教學模式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物理教學探討,2015,33(4):31--35.
[2]蔡千斌高中物理復習中“原始物理問題”的教學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41(19):21-23.
[3]宋小羽.談高三物理復習的有效教學[J].物理教師,2012,33(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