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貞
摘 要:自新修訂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以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高中教學的重要一環。文章將圍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外顯化教學與評價談談看法,以供教學研究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外顯化;評價體系
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絕不僅僅是為了升學考試,而是為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文章對高中生物的核心素養的外顯化教學及其評價體系進行探討。
一、明確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內在聯系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高中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分為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大部分。為此,筆者認為最為首要的就是要真正理解這些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內在聯系,絕對不能將“未成熟”的核心素養運用于教學之中。教師在沒有深刻理解其內涵的情況下,僅僅向學生灌輸核心素養這些較為空泛的名詞,或對其闡述不到位,學生往往會對其理解不夠系統全面,甚至還會出現偏差。例如,以“生命觀念”為例,若教師只給學生們灌輸類似“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熱愛生命”等較為普適的思想,雖然這些觀念會對學生起到一些積極的引導作用,但是往往會遺漏掉這一核心素養中許多精髓的東西。比如學生可能不能很好地意識到“生命源于自然隨機事件”“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等更深層的內容,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形成生命觀念有什么重要意義及其適用范圍。需要強調的是,這四個核心素養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的。
二、對高中教材生物學重要概念的深度闡釋
生物學概念的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繼續學習其他生物學知識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概念的教學卻往往成了教師們的軟肋,高中生物概念繁多,學生們記不牢,就算記住了也不懂得運用,理解不到其中的精髓更遑論核心素養的提升。那么到底如何能讓學生更好地記憶并理解這些概念呢?筆者認為形成一個整體的脈絡非常重要。這就要提出“重要概念”這個名詞。新課標對其是這么解釋的:“重要概念是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對學生學習具有引領作用的基礎知識。在生物學課程中,重要概念包括了對原理、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是生物學科知識的主干部分。”
例如,以“細胞呼吸”這一章節為例,這節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難點。一是因為其所包含的知識點較為繁瑣,二是因為其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性思維來分析呼吸作用的具體過程。故在本章節中幫助學生在找準“重要概念”的基礎上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就顯得尤為重要。如在呼吸作用這一章中,所謂的重要概念顯然非下句莫屬:“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這句話歸納得真是太精妙了,短短幾十字就歸納和反映了本章所要學習的具體知識點。它指出了呼吸作用的原料——有機物、場所——細胞內、實質——氧化分解以及產物等知識。學生通過這句話的描述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為下一步具體細化內容的填充做準備,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外,這句話還指出了細胞呼吸的意義——釋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動使用。在明白其意義的情況下進一步學習,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本上所學知識運用在自己家人健康乃至社會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三、在教學中注重對科學發展史的深挖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教材中對生物發展史的介紹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甚至某些章節是圍繞某一領域的發展史展開教學的。隨著生物高考的改革,其試題愈發看重對科學發展史的考查。但遺憾的是,科學發展史往往是平常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因內容多雜且枯燥無味,常被學生厭惡。基于此,筆者認為生物發展史難教的最根本原因是學生在焦頭爛額地學習了那么多科學史之后,卻難以發現其對生物學習的引領意義,遂覺得其無用只需機械地記憶來應付考試即可。
例如,以“關于酶本質的探索”一節為例,教師希望學生能在科學家發現問題并且在不斷的探究和爭論中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懂得要善于從生活現象中發現問題,并且明白發現真理的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在前人的理論上不斷前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多聯系生活現象,如問學生生活中是否還有類似酒變酸的食物變質的例子。當然,在科學史的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也不失為一良策,如可以讓學生扮演巴斯德、畢希納等科學家,讓學生從科學家的視角來看問題并體驗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一系列過程,從中提升他們的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
四、讓教材中的實驗煥發新的生機
現在社會對人才動手實踐能力的要求日益凸顯。而在這樣一個需要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社會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貌似遇到了瓶頸:老實驗,老套路,考核方式單一,進而導致學生對實驗不重視,動手能力下降。為此,筆者認為要真正解決實驗教學的困境,就應從教材的基礎實驗延伸出新的一系列探究實驗,增加達成實驗成果的路徑,改變原有教材中固化的實驗操作思路,考核方式由原本單一的課本實驗動手操作和筆試題變為輔以社會實踐、撰寫實驗報告等多種方式共同考核的形式。
例如,以“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為例,對具體實驗操作而言,可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合理的連接裝置,例如學生可以設計出在同一個裝置中完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物的檢測等等。再如,當學生在實驗室中探究完畢后,教師可繼續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室的情況與現實情況(如釀酒)之間又有哪些具體的差異,將理論環節漸漸推進到生產實踐環節,讓教材實驗不止停留在紙上而是走入到生產生活之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尤其是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兩方面。
基金項目:莆田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外顯化教學與評價的研究”(立項批準號:PTJYKT18099)。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