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艷超
摘 要:本文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關愛學生,寬容學生,以同齡人的心態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召學生幾個方面介紹了中職老師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及班主任工作藝術。
關鍵詞:情感教育,以人為本,人格力量,美好境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和人的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在這“相互接觸”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人格對于青少年學生心靈的成長和人格的形成無疑具有深刻的影響,這是任何教科書、道德箴言都無法代替的。榮格的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精神和人格的個性化發生著極大的影響,對學生人格的形成能起到培育、引導、感染和促進作用。
以人為本的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內動力。因此,作為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實施者的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學生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一、關愛學生是教師感情的崇高境界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擁有博愛思想。孔子說“有教無類”,對學生的關愛更應如此。教師對待學生的感情只有升華到愛的高度,才能對學生的教育行為步入到無私的境界。教師對于學生的關愛,肯定都希望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能有所進步,有所發展。教師既要關愛品學兼優的優等生,更要關愛中等生、貧困生、學困生,不能允許有被師愛遺忘的角落。從某種意義上講,那些中等生、貧困生與學困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與賞識。如果老師對這部分學生關愛不夠,就可能造成這些學生心理失衡、自暴自棄,進而影響整個班級和諧而全面地發展。但是,育人工作是一項極為復雜、艱苦的系統工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則,極易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態度,或者會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同時,師愛一定要真誠,與學生溝通要推心置腹,將心比心,努力達到共鳴的理想教育效果。
二、懂得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人格,并善于進行“心理移位”,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使學生逐漸對班主任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就能喚起他們的自尊心、自強心,激勵他們發奮學習,戰勝困難,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學生,尤其在公共場合,哪怕是無意識地用羞辱的語言去刺激學生,在學生面前,你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礎和權力。對善于做學生朋友的班主任,有哪個學生不喜歡他呢?當然,朋友關系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要嚴出于愛,愛寓于嚴,嚴而不兇,寬而不松,嚴在當嚴處,寬在當寬處,一分嚴格之水,再摻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釀成教育的甘露。
班主任應該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沒有歧視,沒有偏愛,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心,能夠放得下班主任的“架子”,洗去臉上的“古板”,與他們一起迎接歡笑,一同承受苦惱,這樣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班主任應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要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級各項活動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去做,如:主題班會、運動會、班干選舉及班級日常工作都應聽取學生意見,使學生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尤其是學生在遇到失敗、受到挫折時,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這時班主任若能及時地表示關切、理解,伸出熱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必然會獲得比平時更難以獲得的良好效應——學生對班主任的感激,進而是尊敬,師生間的情感會更加貼近。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學生呢?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要與學生交朋友,放下架子,改變那種“居高臨下”的傳統模式,進行心理換位,從學生需要和期望價值來考慮問題,而不能想當然,不能用自己當中學生時的想法來簡單地代替當今中學生的想法。否則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而堵塞了班主任進一步了解學生獲得學生信任的道路。班主任只有與學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動學生,學生才愿意向班主任吐露心底秘密,班主任才能窺測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獲得教育學生的最好契機。
三、用人格力量去感召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用教師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學生。現代教育提倡“以人為本”。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完善人格的過程,因此,教師的首要責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學生。教師的人格力量主要體現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情操和敬業精神以及學術品格與風范等方面。教師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學生呢?我想對學生的教育,更需要的是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因為現代教育是一種開放式教育,教育任務是在師生廣泛的參與、交流與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師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學術品格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要求學生為祖國而學,自己必須為祖國而教;教師要求學生要有事業心、熱愛自己的專業,自己必須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教師要求學生關心他人,自己必須關心他人,愛護學生。
教師要教育別人,自己先受教育,要照亮別人,自己心中先有光明。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人格修養,以自身個體和群體的人格力量為青少年學生蓬勃向上的人生道路點燃一盞不滅的燈火。
所以我個人認為:班主任的工作是細膩的“情感活”;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情感活”;是一門需要你全身心投入的展現你個性藝術的“情感活”。
參考文獻:
【1】平多海. 談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7.
【2】李玲. 情感教育綻開理想之花——班主任工作隨筆[J]. 中等職業教育, 2010(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