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賀
【摘要】:數學是一種文化形式,因此數學教育也是文化教育的一種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通過一些教學策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文化的應用,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更使學生充分明白數學的價值和體會數學的魅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文化 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內涵
數學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是在人類漫長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不僅包含數學自身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還包括其自身作為一種人類文化與人類社會及其他文化之間的關系[]。總的來說,數學文化主要涵蓋了數學內容、方法、語言、思想、精神及與人類社會文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精神、語言等等,即數學文化。這也對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內涵,了解數學本質有著重要意義。
(二)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大家所關注,之后作為一種綱領性要求提出,數學素養是以先天生理為基礎,在后天的教育訓練中獲得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素質,為人們和將來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探索人類與自然關系的興趣,也有利于幫助學生采用理性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運用數學知識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提高直觀想象素養。數學文化也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對于學生提高數學抽象素養有很大幫助。
例如著名的Euler“七橋問題”,在于把問題簡單化、理想化,該問題也成為“線路拓撲學”的先驅工作。像這樣將數學文化與解決數學問題相結合,能夠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三)有助于人文知識教育
數學一直是形成現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時又是這種文化極其重要的因素[]。對美學的、哲學的因素做出反應的純粹思維,決定性的塑造了數學的特征[]。也正因此,數學學科不僅是一門知識體系,還包含濃厚的文化價值。無論是古希臘數學中將音樂與數學相結合,還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或是“牛頓萊布尼茲公式”的提出,無不彰顯著數學文化對于人文知識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師對數學史的講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的起源和演變進程,帶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數學文化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
(一)提升教師自身數學文化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社會對于教師的期待的提高,教師不僅要具備更廣泛的知識面和更高的教學能力水平,同時也需要更高的文化造詣。
在提高數學文化素養方面,首先教師應保持堅持長期讀書的習慣,通過對國內外數學史及數學經典和期刊論文方面汲取數學文化素養,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更大學識魅力的人。此外,教師還需提升情趣和品味,接受文化環境的熏陶,提升自身情趣和品味。最后,數學教師也應加強實踐鍛煉,在實踐過程中完成對文化素材的收集和體驗,也可以開展有關數學文化的實踐調研,提升教師文化底蘊。
(二)在數學課堂中融入數學文化
初中教學中數形結合的知識內容包含了很多文化生機。隨著初中數學知識量的擴充,數學涉及的方面也更加廣泛,主要包括代數、幾何、統計及函數等,在這些知識中蘊含了許多數學故事。例如在黃金分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拓展到軍事、生活等方面的黃金分割實例應用,使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黃金分割,并激起學生探索欲望。講到勾股定理等特殊公式時,教師可以從講解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入手,介紹定理的由來和與此有關的著名數學家及數學方法和數學成就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我國歷史材料,可以使學生在該過程中獲取更多數學文化知識,也能加強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師通過講解數學家的故事,例如華羅庚臥病在床仍堅持數學研究,可以為學生樹立刻苦學習的榜樣,鼓勵學生學習數學時要有不怕吃苦、勇于鉆研的精神品質。
(三)通過數學試題反映數學文化
數學考試試題中若缺少數學魅力,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練習興趣的缺失,同時展現數學試題的文化導向意識不強。
數學測試結果是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直觀反饋。如果學校一直利用刻板試題對學生檢測,可能會導致學生的抵觸心理,因此在試題編制中需要根據社會熱點或實事等適當滲透文化內容。例如,為了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成一屆綠色奧運會,實驗中學和新華中學的同學也積極參加綠化工程的勞動中來。兩所學校共綠化了4415平方米的土地,新華中學綠化的面積比實驗中學綠化面積的2倍少13平方米,這兩所中學分別綠化的面積是多少?通過這種編題方式將生活和數學緊密聯系,不僅能吸引學生興趣,同時讓學生了解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綠色奧運”,提高學生文化內涵,也實現了啟發學生對數學文化的敏銳洞察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文化是數學學科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最終沉淀下來的文化
形式,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滲透具有重要意義。滲透數學文化教育是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幫助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能在文化熏陶中感悟數學的精神魅力,幫助學生獲得關鍵的數學能力和數學品格。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滲透數學文化的落實上還存在很大難度,因此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有效地融入數學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0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黃泰安,曹一鳴.數學教育原理:哲學、文化與社會的視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蔡金法,徐斌艷.論數學核心素養及其構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6(11):3-12.
【4】莫里斯·克萊因,西方文化中的數學[M],張祖貴,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吳宏.數學文化及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阻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7):7-15.
【6】黃秦安,鄒慧超.數學的人文精神及其數學教育價值[[J].數學教育學報,2006(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