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憲新
摘 要:近年來,“生本”理念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工作中,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該理念的影響下,教育工作者開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由被動吸收和學習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究和思考問題,不斷調動個人的綜合能力來完成不同的任務,重掌學習的主導權。鑒于此,本文筆者以小數學教學工作為研究對象,論述了在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方法,旨在推動我國數學教學事業的長遠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體作用;教學方法
基于新時期的教育形勢,小學數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當關注他們的個體發展需求,以有效教學為目標,同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革新和改良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使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同和接受數學學科,能夠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信息,形成勤學、好學、樂學、會學的意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讓小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數學教師可以采取靈活的手段來輔助學生,不斷激發他們的主體認知。
一、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主體意識
(一)引進趣味數學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數學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引進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使其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融入游戲的氛圍中,在娛樂的同時收獲和了解數學知識。如,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將本班學生平常比較喜歡的游戲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經過加工之后將其變成課堂教學的一個具體環節,然后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游戲,有效激活課堂教學的氣氛,確保學生能夠通過游戲掌握基本的數學理論,產生深刻的印象。通過開展課堂游戲,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充分調動起來,進而更加積極地配合老師完成各種學習和探究任務,不斷展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設置有效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組織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老師可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來簡化學生理解的過程,有效降低教學的難度,從而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迅速掌握知識點的核心內容,同時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去了解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例如,數學老師可以借助教室內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漫畫圖片、動畫電影等,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了解不同的數學概念,對其產生形象的認知,進而意識到學習的趣味性,主動開放思維去消化教師所傳授的數學知識。在教學情境中,數學老師不僅關注到了學生的興趣喜好和主觀感受,還把枯燥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多元、生動的教學活動,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三)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小學數學教師也要適時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鼓勵學生憑借個人的基礎和能力去探索各類知識,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由知識到實踐的遷移應用。比如,數學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在課下花時間自主制作學習中需要的工具和模型,然后拿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一起,運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完成學習探索、公式推導等,使其體驗自主把握學習過程的成就感;與此同時,數學教師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到操場上、自然中去挖掘數學元素,并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觀察結果和生活經歷來編創數學題目、解答生活問題,展現出數學的實用性,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主體意識。
二、設計分層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一)分層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數學老師在做課前準備工作時,要依照學生自身學習情況的不同,為其設置難度不同、層次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確保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學有所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掌握更多知識。比如,數學老師可以為學困生制定易于達成的目標、相對比較基礎和簡單的任務,為中等學生制定稍具難度的目標和任務,以啟發他們的思維,最后為學優生設置難度較高、具有典型性的任務,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和探究能力。
(二)分層的課堂提問和作業
在課堂教學中,數學老師要通過課堂提問和小練習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與練習的成效來調整教學方案,通過補充、強調來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使課堂教學工作更加高效。與此同時,教師設計的問題和練習的內容應當有難有易,需要兼顧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給予他們克服學習困難、收獲學習成果的機會,進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引導其不斷提升自我,從整體上提高班級的數學學習成績和質量。
(三)分層的評價方式與內容
小學數學老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時,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以及在學習中凸顯出來的優勢,還應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其之前的學習表現,從全面、綜合的角度來評價每一個學生,給出具有層次性的評價內容。此外,小學數學老師也可以在評價學生之前,讓學生結合自己之前的表現來自我評價、同桌評價,闡釋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得到的啟發、收獲的知識,也可點明個人或對方心態的變化等,在反思和改進中不斷完善自己。
三、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引導其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結合當前的教學發展狀況,小學數學老師還可以將合作學習模式引進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進行學習與探究,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可事先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份導學案,然后在課堂上分發到小組內,要求學生按照導學案的步驟分析各個知識點,共同協作完成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索與驗證,從而得出最終的學習結論。通過合作,學生會清楚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地位,盡最大努力達成學習目標。
四、結語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予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不斷發展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實施教學活動,為其創設一個發揮自身主體作用的平臺,促使教學工作更加順利、高效地開展,幫助學生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徐媛珍.淺析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教育,2018,01(02):00073—00074.
[2]李蕓.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1).
[3]周超祿.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A],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