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佰印
摘 要:教師要從自身做起,保持平靜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以其昭昭方能使人昭昭。,學生的最佳身份應是顧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異議。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和諧 師生關系 尊重人格 尊重需求 尊重異議
一、從自身做起,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1、保持平靜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
要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我們教師必須保證自己要身心雙健。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為此我們要常想剩下的那兩件事,即“常想一二”。“常想一二”也就成了我的座右銘。教學工作有它的周期性,一年又一年的周而復始,年復一年的重復,很容易使人厭倦、疲憊。平時,好多青年教師有這樣的抱怨,說:“我如果不教書,早就飛黃騰達了。”也許說這話的老師如果不做老師,在別的行業會很成功。但那只是一種也許,時光不會倒流,人生之路你只能走一條,你既然選擇了教書,想那些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們要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不要過高的定位自己。有時細想想,我們也挺幸福的,有雙休日、有寒暑假,我們有那么多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用來娛樂、健身。魏書生老師講的“松、靜、勻、樂”四個字很有道理。
2、什么樣的師生關系才和諧?
有些人把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比作父子或母子,“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已被視為一條師德準則,很多人認為,做到這一點就能把握學生心理,成功施以教育。在我們的教學現實中,存在一個“怪現象”——很多老師都把親生子女推離自己的教室,因為他們普遍地感覺到“自己的孩子最難教”。可見,以“孩子”的身份來教育學生是很值得商榷的。
“做學生的摯友”也已成為很多老師的座右銘,他們認為,朋友式師生關系會讓學生在交融的情感中樂學。事實并非如此,當學生了犯錯誤對老師說“不用你管!”這句話時,我們能像對待朋友那樣傷心地離開或疏遠他嗎?絕對不能!因為老師肩負著特殊的責任,此責任是單向而非相互的。
在我看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學生的最佳身份應是顧客。而我們老師則是是教育服務的一名供貨、服務兼職員。任何職業都是一種服務,教育也不例外。學生就是我的顧客——服務對象、利益來源。在商界,顧客是“上帝”;在我們教育界,學生是主體,二者一個共同的需求就是尊重(這是我把學生視為顧客的最主要原因)。在教育交易中,尊重是愛的別名。
尊重人格。從人格的角度來說,師生是完全平等的(跟交易中的供應商和顧客沒啥兩樣)。老師有臉紅的時候,學生也有;老師有下不來臺的時候,學生也有;老師有怕人知道的事,學生同樣也有……既然是同樣的“人”,就需要得到同樣的尊重。更何況,老師面對的是一些情商薄弱的兒童——他們比老師(成人)的尊重需求更強烈!面對這樣的“特別顧客”,我們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服務言行。當學生遲到時,不要一“懶”定音,因為那有可能讓他成為真正的“懶蟲”;當學生不及格時,不要一“笨”定音,因為那有可能讓他成為真正的“笨蛋”;當學生欺負他人時,不要一“壞”定音,因為那有可能讓他成為真正的“壞人”…… 想一想,工作中的自己犯了同樣的錯,你會希望領導怎樣做?學生的希望比你更強烈。
尊重需求。任何商家的供應品、服務內容都離不開顧客需求。同樣,作為第一服務者,老師提供的服務——引導,也應該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課本僅是構思、設計的參考書)。如果脫離需求,雖然在特殊的交易條件下,學生不會像購物者那樣轉身而去,但是他們會保持關系、拒絕“商品”。所以,我們必須把“顧客滿意”作為每一堂課的備課思想。
尊重異議。商業服務認為“顧客永遠是對的”,教育服務只需要“別認為永遠是自己對”就足夠了。在以前的傳統教育中,一致認為言聽計從的學生是好學生;在今天的民主教育中,卻認為善于發表異議的學生是好學生。能夠發表異議的學生,是具有創新思想、思維敏捷、知識面廣的學生。購買者的意見與建議,能夠幫助生產者提高商品質量,同樣,學生的異議會幫助老師改進“引導”的設計思路、擴展它的知識囊括面。
像商人對待顧客那樣,誠心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個言談舉止,我們的教育服務肯定也會在整個社會的“滿意”聲中,發展得“生意興隆”。這樣,和諧師生關系不就構建好了嗎?
參考文獻:
[1]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J]. 銀進邦,張玉婷. 新課程(中). 2018(03)
[2]初中班主任怎樣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J]. 王志艷. 好家長. 2017(31)
[3]新型師生關系芻議[J]. 張麗琴. 寧夏教育科研 2006年03期
[4]用“四個學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J]. 葉建寧,賈尚仁.寧夏教育科研 2007年04期
[5]關愛學生 締結和諧師生關系[J]. 王艷玲.寧夏教育科研 200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