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要】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是重“作前指導”輕“作后評改”。新課程評價標準指出:“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反饋與調整;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基于此,我校參研師生對作文評閱進行激勵性評價的研究---“賞識評閱,亮點加分”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激勵性評價
引言
學生是一個個感性的人,思想活躍,情感豐富,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視和賞識。學生的習作中飽含學生的態度、情感和思想。教師認真批閱學生的作文,這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給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加分,這是對學生的一種賞識。激勵性評價學生的作文也是師生情感的一種交流。如此評閱,學生的情感思想得到了尊重,他的文采得到了欣賞,學生的作文興趣也就被激發了。
“作文激勵性評價”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強化寫作前指導的前提下,實現作文評價方法的轉變:由“指令性、接受式”到“以人為本、民主發展”的轉變,從挑剔變成賞識。這樣不僅愉悅了學生,更愉悅了自己,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易于接受你的寫作前指導和修改建議,從而形成良好的寫作態度和習慣,進而提高作文水平。
1課題組老師要提高自身文學素養,苦練內功
我們要想方設法地引導教師苦練內功,內外兼修,厚積薄發,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完善知識結構,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從反思中取得收獲,使自己的文化底蘊逐步豐厚起來。
2語文課堂教學要創新
為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益,我們還要繼續改進課堂教學,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重在閱讀方法的指導,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增加閱讀的時間,增加閱讀量。教學中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以讀為本,以悟激情,以讀促寫,讓學生邊讀邊思,不動筆墨不讀書,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動口、動眼、動手、動腦來學習語文。我們具體措施是:
2.1改革備課制度和方法
倡導課題組的老師備簡案,以學生活動為主,加強單元的梳理和研討,嘗試一課一備或單元整體備課。
2.2 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互助小組”最大特點是人人參與,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廣泛交流信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小組活動中要注意:小組要優化組合。精心設計討論問題。主持好討論。做好總結和講評工作。
2.3改革作業的設置
給學生留出讀書的時間,打破原先以基礎知識為重點、泛泛機械的訓練方式,改為以閱讀為主,重讀、重摘抄、重背誦。
3用好快樂書吧,完善語文學習主題
圍繞主題,充分利用快樂書吧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運用語言,形成語文能力。實踐活動可以結合閱讀向其他學科、向社會實踐和家庭生活等各個領域延伸,有層次、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
4創新機制,注重多元評價
在開展主題評價時,首先是多員參與評價,教師、家長、同伴、自己都是主題學習的參與者、評價者,從不同角度發表各自的看法。其次是多緯度評價,在每次閱讀活動中給學生如實記載學生的學習收獲、疑惑、感受等,詳細摘錄學習活動的點滴成功或教訓,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情感體驗、活動成果都是評價的內容。讓學生在記錄、交流、評價中表達情感,提升情感,在生活中實踐,在生活中運用,得到精神的滿足和智慧的提升。
5明確激勵性評價體系,確立了激勵性評價體系
“賞識評閱,亮點加分”應遵循的三大原則。
5.1少改多就的原則
評閱學生作文時,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少改動學生作文,盡量保留學生作文的原樣和原味。
5.2實踐性原則
以學生作文為抓手,賞識評閱,激發學生自我賞識、二次修改的興趣,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5.3激勵性原則
根據實際情況,在賞識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力求做到真誠熱情、合理科學,形成科學的、有激勵價值的評分細則和評價指標。
6課題研究取得了預期的研究成果
在課題研究中要注意獲取和積累大量第一手資料和事實,嚴謹的科學態度。準確、恰當地梳理和提煉課題研究成果,使之被推廣應用,解決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困惑,最終發揮我們的課題研究的真正效用。具體成果形式:
(1)《農村小學作文激勵性評價的研究案例集》。
(2)《農村小學作文激勵性評價的研究論文集》。
(3)《農村小學作文激勵性評價的研究成果集》。
(4)“農村小學作文激勵性評價的研究”課題研究開題、中期和結題報告。
(5)交流或發表課題研究成果論文---何大奎:《農村小學作文激勵性評價的研究》;張光松:《小學語文作文評價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7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下轉第12頁)
(上接第9 頁)
7.1影響學生寫作的因素太多
有師資隊伍構成層次的,有教師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方面的,有學生行為習慣和閱讀興趣方面的,還有教學管理方面的。而本課題歷時一年,在這有限的時間里,觸及那么多層面,實在是力不從心。
7.2本課題的研究需要一個濃厚的研究氛圍、學術氛圍
而目前師資隊伍的建設、圖書館的開放模式、學生能自由支配的時間、語文在學生及家長心中的地位等,還制約著本課題研究的進程和效果。
7.3本課題組成員畢竟不是專門的科研機構工作人員
課題研究方面沒有充分的經驗,需要專家的引領,需要務實地探究和大膽地實踐,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需要排除在時間、精力、人力等方面的諸多困難,才能完成課題任務。
8今后的改進設想
我們深知,要真正做好本課題的研究,需要全體課題組成員親力親為,還有學生的積極配合。因此,我們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設想如下:
(1)在做好既定的工作安排的同時,繼續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做好理論分析,為課堂研究建立理論支撐。
(2)全面研究學生,充分把握學情,進一步豐富激勵性評價體系,使其更具可行性、科學性和操作性。
(3)繼續邀請專家來校指導,推進課題研究。
(4)積極參與作文教學和作文評閱,定期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論文。
參考文獻
[1] 陳肖林.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1(23).
[2] 劉雪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簡析[J].新課程(小學),2012(05).
[3] 劉申.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直管縣2018年度固始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農村小學作文激勵性評價的研究》(立項編號:JCJY1801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