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蘭 呂丹彤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有其獨特性,他們身上存在著某些嚴重的問題,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這些問題越發嚴重。如要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改善師生關系下手,因為師生關系在中等職業學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職校/師生關系/和諧/構建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養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資源,沒有師資,該校其他的發展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中等職業學校更是如此。為了有一個適合職業教育的教師群體,中等職業學校應該整理自己的教師隊伍,讓他們跟上現代化的步伐,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現代水平的教師。
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本著走進來,派出去的原則,請一些“工匠”型技能人才到學校任教,派一些教師去工廠學習先進的經驗技術運用到教學之中,良好的師資是良好的職業教育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教師要正確的自我認識,自我定位, 職業學校的師生關系不應再是以前的傳統的師徒關系,徒弟絕對服從和服務師傅,有的師傅不尊重徒弟的人格,要求克刻,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發展學生的獨立性和人格。因此,職業學校的教師們不應該是領導、上級,也不是上帝而是學生的指路人、啟明燈、知心朋友和模范。
加強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建設的步伐,職業學校的技能型教師,一大部分是由文化課教師轉型的,他們“半路出家”專業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缺欠,這就要求教師加強技能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能型教師。從而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素養,這也是形成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
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年齡一般是十五、六歲,正值青春期,這一時期正處于叛逆期,易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他們由于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好,可能經常被教師忽視、指責和批評。進入職業學校以后,我們駕駛要給他們無私的愛,用真誠感動他們,用愛呵護他們,學校要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緩解學生內心一些極端的想法,對于建構和諧師生關系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建設
中等職業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職業技能為核心”而其中的關鍵就是以就業為向導,構建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這也是中等職業學校和諧師生關系建立的有效途徑,整個課程體系應該以能力培養為重點,而不是以知識為重點。在設置過程中,課程的教學應該強化實踐教學,弱化理論教學。
教學過程中強化教學訓練方式、方法以增強個人能力,個人能力的培養不能依賴知識和書本內容的傳遞,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個人能力的培養。 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建設,把能力培養放在核心地位,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以就業為目的,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以各個行業作為后盾,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實施“定單式”培養;建立完善的高度仿真的實訓基地。學生便會擺脫學習的困境,由厭學變為樂學,師生關系也就變得融洽、和諧。
四、努力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出現了“兩難”境地。一是“教師難教”,一是“學生難學”。教師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得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不能只依賴于講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都有助于改善課堂教學,從而改善師生關系。實現高效課堂教師要更新陳舊的教學模式,
活學活用,爭取對使用的模式進行創新性地應用,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各取所需,貴在得法”,選擇教學模式也應該合理和優化,這樣才會讓有效的教學模式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還要使用較新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實用適當的學習方法。 教育的真諦在于“教會學生學習”,這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現代教學論的新思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
利用較好的學習方法來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將是非常有益的。在中等職業學校里,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很重要,有好的學習方法,將會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事半功倍”,這對中等職業學校課堂教學的改革將會大有好處。好的學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以探究問題為目的;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培養自學能力為方向;以學生主體參與為中心,以教師引導為輔助。因此,如果需要改革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法,應該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許多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都覺得學校里面的教學枯燥無味,自己興趣全無,教師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就可以改變這種現象,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使用多媒體一定要加強學習和應用,不可只走走形式。
五、改革中等職業學校現有的教學管理模式
中職學校的管理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使每一個學生、教職工和學校管理者都成為具有個人尊嚴與價值的獨立個體,都擁有實現自身價值的空間。傳統的教學管理制度已不能適應新的職教發展模式,中等職業學校應該逐步建立起適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管理制度,通過如此的改革,職業教育才能走上健康和諧發展之路。在這個問題上,改革現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應該建立一種多元、動態的評價體系。中等職業學校里的教育跟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那種以考試成績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在這里是不適用的。面對個性突出的中職學生,中職學校應該改變以前那種一成不變的評價體系。以前的評價體系的主體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核心是考試成績,改革之后應建立一種多元化、動態化的評價體系。在這種評價體系里面,學生、家長、教師、管理者共同參與、交互作用,考核被評價者的綜合素質,讓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讓教育中的評價透明化、合理化、人性化。
其次,改革中等職業學校現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可以嘗試使用學分制。所謂的學分制,就是把選課制作為基礎,用學分來計算學生的學習量,把學生的畢業標準定為取得達到規定的學分的這樣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采用學分制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學分制原本是應用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一種管理制度,它在管理上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以及個體差異的考慮。通過學分制,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樣一來,他們的優勢就可以得到理想的發揮。與學年管理制度相比,學分制能夠較好地滿足新的職教模式發展的需求。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我們職業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職教人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構建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我們的事業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從而也實現我們自身的職業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偉.中等職業學校師生關系建設研究[D].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07,(4).
[2]方玲.談職業學校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7).
[3]李銘.怎樣處理職業學校師生關系[J].職業技術,2006,(24).
[4]楊經葵.論中等職業學校良好師生關系的建構[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