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陳育
【摘要】 ?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現今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核心目標。歷史能帶給學生認識世界、了解歷史規律、豐富精神世界的作用,這些都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針對于傳統的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也應該對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思考。本文將結合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 人文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229-01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眼界也不斷拓寬,社會越來越重視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對于高中歷史教學而言,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是歷史教學對于學生素質層面最核心的追求。人文素養是指以人為對象,以文化為中心所產生的一種內在品質,是人通過長時間文化積累在自身沉淀出的一種內在涵養和能力的結合。歷史教學能帶給學生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經驗教訓,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和品質。教師要分析,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提倡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原因
學生掌握好歷史知識,并非就是具備了人文素養。要培養學生有認識歷史的正確態度,具備獨立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才是高中歷史教學的目的。如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傾向于高素質全方面型人才,通過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將學生塑造成具有高素質和正確價值觀的人才,這也是提倡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原因。
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舉措
(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高中歷史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歷史規律了解歷史,還有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責任。對于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來說,具備愛國主義情懷是最基本的前提,學生只有了解自己的祖國,熱愛祖國,才能適應社會,才能在未來成為社會上的有用人才。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止要照本宣科讓學生去了解歷史,還應該做到生動形象,讓特殊的歷史事件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親眼看見真實的資料,加深學生對一段歷史的感觸。比如講到中國近現代史中的抗日戰爭事件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播放一段抗日題材的電影如《南京!南京!》、《血戰臺兒莊》等。通過電影的播放,讓學生感受到特殊時期中國人民的悲慘遭遇,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也能吸引學生對教材中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產生關注,讓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教師在播放影片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不要過于占用課堂時間,可以給學生播放一個意義深刻的片段,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也會在課后時間自己搜集相關事件的資料,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方式學習歷史。
(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
具備人文素養,并不止于對歷史知識的積累,同時還有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觀察力的要求。只有具備綜合能力,并對歷史有一定了解才算是具有人文素養。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去自己了解歷史探索真相。比如講到建筑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了解自己家鄉建筑史的作業。讓學生去觀察自己家鄉的建筑特點,結合歷史發展過程,分析出建筑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另外,提到某些特別的建筑知識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比如講到蘇州園林、萬里長城、故宮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和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不同類型建筑的特色,讓學生“眼見為實”,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教材中描述的建筑。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觀察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與教材相關的實踐作業。比如講到古代中國的發現和文明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尋找身邊仍在使用的古代發明,比如關于四大發明的發展史,關于書寫材料的發展史。通過讓學生去發現身邊的古代文明遺留痕跡,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敬畏,為古人的發明而驕傲,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也讓學生親自投身到研究歷史的活動中,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不能直接把歷史事件平鋪直述的講給學生聽,這樣既不能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印象,又容易忽略重要歷史事件。在講解一些形成因素十分復雜的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去分析事件的形成原因。比如講到明朝的滅亡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明王朝的滅亡是受到內憂外患和階級矛盾的多重因素影響,繼而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去網上查找資料看看明朝滅亡前幾年,世界范圍內各大國當時經歷了什么,當時的氣候環境是什么樣的。通過自主學習后,學生就能了解到,明朝末期正處于中國歷史上的第五個小冰河期,屬于長時間寒冷的特殊氣候,人民生活異常艱辛。通過讓學生自己找資料、自己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歷史也會有一個客觀公正的分析態度,這也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
三、結束語
培養人文素養是學生對歷史進行一定了解后,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一個提高過程。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教材內容的傳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綜合能力,為學生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獲得寶貴知識和高尚品質。只有具備一定歷史知識儲量和正確價值觀的學生,才能對歷史進行客觀理性的評論。新課標就是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發展方向,因此提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要求。
[ 參 ?考 ?文 ?獻 ]
[1]莫利梅.淺談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考試周刊,2017(30):152-152.
[2]王彬.淺析高中歷史教育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7):38-38.
[3]王蕾.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7(11):130-131.
[4]王中宇.淺談中學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7(3):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