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
摘 要:語文作為小學階段學習的重要科目,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小學語文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立足教育的角度,語文是其他教學科目的基礎。一方面立足育人的角度,語文關系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通過學習語文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立足小學語文探討該門課程立德樹人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采用全新的觀念,利用“心”的實踐“心”的成果來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德行。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關立德樹人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分析,目的是通過小學語文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德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立德樹人;實踐;方法途徑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開始的階段,該階段主要學習基礎性的教學科目。小學階段的學習直接影響小學生今后的行為和心理建設,因此要想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就需要加強高階段學生的引導。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占有重要的地位,語文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直接影響學生良好德行的形成。語文課程中涉及的教學內容對培養學生的到的素質的文化素質有重要意義。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如何通過小學語文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德行,是目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方面存在的問題
立德樹人教學方法缺少現實性
立德樹人教學方法缺少現實性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不少教師反映對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所起到的效果不明顯。分析其原因,在于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過程中,沒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造成了立德樹人和現實生活聯系性不高的問題。即使目前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的案例可以指導教學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但是能全面發揮案例有效性的為數不多。分析其原因在于沒有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與現實生活脫節[1]。
在“心”的實踐“心”的成果下小學語文落實立德樹人的方法和途徑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立德樹人實施的前提條件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落實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基礎性的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也需要構建與學生良好的關系,在學習和生活中與學生做朋友。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主體性被教師尊重。學生在感受到來自語文教師的關愛之后,可以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打造良好的環境。此外,學生受愛屋及烏的影響,也會愛上語文。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積極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透過里面的知識,培養自身逐步建立良好的德行。這樣對小學語文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有重要幫助[2]。
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落實立德樹人教育
素質教育模式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課堂生成等環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注意不要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要針對學生該年齡段的特點為學生制定教學目標。學生在感受到自身主體性被尊重的同時,可以增強自己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習《趙州橋》本篇文章時,文章中首次涉及到了過渡句,針對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渡句知識點時,相對較困難。因此,老師可以針對該階段學生思維形象性的特點,將過渡句比喻成一座橋,通過這座橋將兩岸連接起來。這樣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可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3]。
在全新教學方法下加強學生的德育建設
教學方法的改變是“心”的實踐“心”的成果的主要體現。因此教學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時,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學中可以將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納入教學活動的范圍。著呢對傳統語文教學中,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形式,可以對其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有關的教學活動。比如,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將“愛護環境”作為語文教學的活動主題。帶領學生課外可在參與公益性保護環境的活動中,培養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意識。此種生態意識正是學生良好德行的體現。此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在充滿愛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養成尊老愛幼的優良品質。同樣這也是對我國優良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展。
在良好的班級環境中落實立德樹人
落實立德樹人教育,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良好的班級環境是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活躍課堂氛圍。比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小游戲,利用游戲來活躍課堂氛圍,也可以針對某篇文章分角色的讓學生扮演,演出文章內容。此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成語接龍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這也是德行建設中重要內容[5]。
透過小學語文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是立德樹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用“心”實踐,開展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小學課堂教學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學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愛國意識的培養。要讓學生明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現在我們享受的幸福生活是由無數革命先輩的鮮血打造的。語文教師要高速學生讓他們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我們在享受的同時,也要心懷一顆感恩之心,積極向這些偉大的英雄人物學習致敬。由此在培養學生愛國意識的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德行,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6]。
在朗讀中融合情感深化學生德行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通過大聲朗讀學生的情感可以與文章內容充分結合,便于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融合了情感的朗讀更可以深化學生的德行。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代表性的文章供學生朗讀。舉例來說,教學中可以選取毛澤東的文章供學生朗讀。因為毛澤東的文章充滿著大氣,文章中豪邁的心情和面對困難堅持不懈、積極樂觀的精神值得學生學習。同樣這也是加強學生德行建設不可缺少的素養。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七律·長征》為朗讀文章,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生產對紅軍的敬仰熱愛之情,這對于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有重要意義[7]。
利用課外讀物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課外閱讀也可以加強學生的德育建設,將語文教學立德樹人的作用全面體現。學生在參與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豐富自身原有的知識儲備,并能從閱讀材料中引導自己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為學生推薦適合他們自己的閱讀材料。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童話世界充滿好奇心,因此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有關童話類型的文章。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學生可以通過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主人公身上的高尚品質。這對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行有重要幫助[8]。
結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要求。立足小學語文教育培養學生的德育建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創新原有的教學觀念,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兩種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季登權.小學語文立德樹人實現路徑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11):7,5.
[2]關仲雄.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立德樹人教育[J].赤子,2018,(36):94.
[3]曾秀.小學語文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思想[J].中外交流,2018,(36):277.
[4]張傳淑.滲透法制 立德樹人——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之我見[J].讀與寫,2018,15(36):118,120.
[5]龔正奎.立德樹人,共同促進小學語文德育發展[J].新課程·上旬,2018,(6):241.
[6]沈小慶.立足根本,立德樹人——小學語文教學中優秀民族文化的滲透教育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11):26.
[7]王賢忠.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立德樹人目標[J].速讀(中旬),2018,(6):77.
[8]張志忠.德育為先——小學語文"立德樹人"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