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互聯網+快速擴展背景,提出互聯網+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性,認為應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優點,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著力培養互聯網思維。教學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
關鍵詞:互聯網+;汽車營銷;教學改革
互聯網+概念的日益普及,使得有著一百多年發展歷史的汽車工業也受到了挑戰,汽車后市場受到互聯網的滲透無可避免,而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面對的主要工作崗位是汽車服務企業銷售顧問及服務顧問崗位,均為汽車后市場的核心崗位。為了能培養出滿足現在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亟需對傳統汽車營銷的教學進行改革。
一 高職院校汽車營銷教育現狀及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1、重實訓忽視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
在傳統模式下,汽車各專業基本是課程設置上采取重要知識點講授,然后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最后由教師設立背景任務或障礙,學生演練或排除障礙來獲得成績。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時間學習系統的汽車營銷理論知識,不利于知識體系的架構。因此,讓高職學院汽車營銷學生很難對互聯網+行業背景的變化做出自我判斷。
2、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卻忽視行業變化和學生心智培養
大多數高職院校汽車營銷專業的培養方案均按照預先設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忽視在互聯網+大潮下的行業變化。同時,高職院校學生基本素質有限,除去基本技能培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智培養。而互聯網的一大特點是不確定性,行業瞬息萬變。在此背景下,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積極的心態。
3、汽車行業變化較快,任課教師缺乏行業經驗
對于重慶的汽車市場,網絡銷售、網絡潛客開發已經悄然占據了不小的份額,大部分汽車服務企業專門成立了網銷電銷部門,并與網絡上熱門的大流量門戶汽車網站聯系緊密。
目前高職院校汽車營銷教學模式應當以行業當今的發展方向,即互聯網+汽車服務為方向,培養既具有良好心態的,扎實掌握汽車工程技術知識、汽車營銷理論體系,又具備汽車服務行業正在向互聯網發展認知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二 互聯網+高職院校汽車營銷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
汽車歸根到底是出行的工具,需要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或者更高的效率。互聯網+背景下的汽車營銷就更應運用此類行為模式,通過學生對互聯網的興趣,培養互聯網思維及情感營銷。同時,互聯網+的不斷深入帶來的汽車行業不確定性及風險性持續增加。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要激發學生前進動力的同時,更應培養學生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和抗挫折的承受能力。
2、基于企業工作崗位的課堂教學改革
互聯網+的出現,汽車用戶更加注重消費體驗,所以汽車營銷專業更應培養有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并能為汽車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的技能人才。然而,目前有較大差距:一是所選課本教學內容重復,缺乏市場趨勢講授。如汽車金融與信貸和汽車保險與理賠在汽車保險模塊重復,少于講授汽車市場發生的變化。二是服務類實踐教學環節沒有落到實處。例如,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大三開設的《汽車市場調研與預測》課程,一共48學時,包括理論教學及實踐環節,授課難度較大。加上一是學校擔心學生安全問題,市場調查多在校內進行,與汽車市場真實情況相差較遠;二是與汽車服務企業溝通不足,無法結合市場需求,使這門課程基本屬于閉門造車。所以,對于汽車營銷專業,更重要的是要服務類實踐落于實處;三是缺少對崗位能力的培養。互聯網+已然深刻地影響著汽車銷售業務,而大多數高職院校并沒有根據行業崗位設置的變化而改變教學課程設置。
基于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可以改變培養目標的設置,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基礎,培養順應互聯網+市場趨勢的高級技能綜合性人才。
3、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如何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建設能夠培養高素質人才順應市場趨勢發展的實驗實訓基地,下面將從3個方面討論汽車營銷專業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
(1)整合實驗實訓資源,打造教學資源互聯網+
將高職院校的實驗實訓資源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并落實到每個學生和教師的日常學習與教學活動中,讓教學資源互聯網+成為習慣。這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包括軟件部署、硬件部署與應用技術培訓、使用習慣養成、應用推廣、使用過程中的開發完善等環節。使學生可以通過各類終端設備進入學校搭建好的平臺,進行自主選擇,使課堂教育變得更為智慧。
(2)區域間高職院校相互合作,資源共享。區域高職院校間的校校合作辦學,可以憑借各自的優勢和特色進入相應的教育細分市場,既可以降低實驗實訓設備購置資金,更是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開闊學生眼界。
(3)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實訓基地。在互聯網+浪潮下,學校可以選擇與一些成熟的互聯網+應用型企業洽談,建立長期友好合作,引導相關企業投資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或提供一些先進的設備儀器,甚至校企雙方進行相關選修課設置,企業進行授課及考核等過程。
4、師資隊伍建設
近年來高職院校一線教師大多數是碩士甚至博士畢業,具有相當高的學識,但工作經驗不足,對學生今后就業領域的運行、管理等方面不了解。那么,高職院校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具有一批“應用型”老師,除了可以聘請汽車服務企業中的高級技術人才,各大高職院校更應從政策上鼓勵在職教師出去學習專業相關領域的技能,積極參加行業鍛煉、院校交流等活動。
三、結論
隨著汽車后市場與互聯網的不斷結合,作為汽車后市場服務崗位主要輸送者的各大高職院校汽營專業更是要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職業心態,建立教育互聯網+教學資源,根據行業趨勢適時調整教學資源和教學計劃,同時加強與成熟的互聯網+應用型企業洽談,使培養的學生適應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聶永紅,許焰,龐佑霞等.“汽車服務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5,29(2):128一129.
[2]朱亞進.“論互聯網時代汽車專業如何轉型升級” [J].職業雜志,2016,06:74-75
[3]韓龍士.“互聯網+ 汽車新思維與商業模式創新” [J].企業管理,2015年第7期:104-106
基金項目: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研項目(GZYJG1714)
作者簡介:
段妍,香港浸會大學碩士生,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汽車銷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