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敏 陳夢婷 孫俊

摘 要:高校圖書館書籍基本已經實現電子數字化,學生的生活方式與閱讀習慣都發生了巨大轉變,傳統紙質閱讀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多元閱讀需求。微信是大學生廣泛使用的即時溝通工具,而微信豐富多樣的功能為高校圖書館微信閱讀推廣創造了良好條件。每年4月23日是讀書日,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因此,筆者對廣州市高校圖書館2019年4月、5月的數據調查為基礎進行的分析應用現狀及改善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閱讀推廣;策略研究
一、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的必要性
(1)互聯網技術必將推向網絡閱讀潮流
近年來,微信公眾平臺擁有訂閱號、服務號、小程序三種類型,已成為給個人、企業和組織提供業務服務與用戶管理能力的全新服務平臺。南方都市報大數據研究院連續兩年編制“廣東省全民閱讀指數”,2018年度的指數報告數據顯示,紙質讀物日均閱讀時長為35.92分鐘,電子讀物日均閱讀時長則為103.79分鐘。可以發現,無論從閱讀率還是閱讀時長,廣東省成年居民都更偏愛電子閱讀,甚至電子讀物日均閱讀時間達到紙質讀物日均閱讀時間的近3倍。據調查顯示電子閱讀更受廣東省成年居民閱讀鐘愛;其中廣東省21市全民閱讀指數排行榜——廣州以91.65的分值居于榜首。
(2)網絡平臺閱讀優勢
第一,碎片化閱讀
目前各種網絡閱讀平臺公眾號層出不窮,也正是抓住了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心理,學生通過電視這樣的實體媒體進行了解時事的概率較少,因此公眾號撰寫者通過調皮的語言進行集中概括和心得體驗,只需一則推送便可使讀者進行快速閱讀、碎片化閱讀,了解當下時事。
第二、資源集中、實時共享
微信網絡平臺可以實現不必拿著紙質書籍便可隨時隨地在線閱讀,可跨時間、空間、地域進行抽取性吸收知識,并且可實時更新內容,不再局限于本校園新聞,一句話、一段話、一篇文章即可了解昨日新聞,今日動態。
(3)微信公眾平臺閱讀推廣可行性分析
第一,軟件應用免費
微信公眾平臺是微信軟件的衍生品,無需再進行下載,只需關注即可獲取信息資源,在使用過程中無需花費太多數據流量,在無線網絡覆蓋下更不用考慮流量費用問題[1]。通過網絡讓學生知道更多實時資訊,快速了解校園有關閱讀部分的信息。
第二,推送形式多樣化
學校客戶端可以群發文字、圖片、視頻、語音以及圖文并茂的文章,還可以自制自定義菜單,快速了解該學校圖書館主要囊括哪些部分,使用方便。學生也更能接受各種新鮮事物,并且,用戶還可在微信公眾號后臺發送問題,營運者會第一時間在網頁后臺看到并及時解答問題,可以實現一對一問答。
第三,安全性
已開通公眾號的高校都是通過實名認證,是第三方機構必須實行的一項審核流程,必須提供真實的學校信息以及負責人真實身份,屬于學校的官方公眾號,所發布的內容具有真實性、可靠性。在線即可實現閱讀電子圖書,不會顧慮是否買到盜版書,也節約這部分的花費。
二、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現狀
(1)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以及小程序用戶開通數據情況
筆者通過微信客戶端搜索關注35所廣州本科院校圖書館名稱,發現25所大學開通公眾號,其中,13所大學屬于服務號、12所大學屬于訂閱號,還有12所大學沒有開通公眾號。接近1/3的學校還沒有完全接受現如今的網絡潮流,表明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宣傳力度不夠、服務意識不強、平臺建設不完善。
(2)微信公眾號賬號的名稱
各高校圖書館的公眾號名稱都很簡潔大方,基本采用“學校名稱+圖書館”字樣或者“學校簡稱+圖書館”字樣,可以使用戶快速、方便的搜索該學校圖書館官方微信平臺。
(3)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文章發布量以及讀者閱讀量
筆者對廣州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在2019年4月、5月文章進行調查(如下圖),根據發布的文章類型來看,發布有關征文比賽、檢索技能大賽等比賽;有關活動讀書分享會、專利講座等的文章大概有562篇;發布優秀文摘、論文和數據庫或者推薦書籍、書單的文章大約有178篇;通知類型的文章一般是發布假期時間、圖書館開館閉館以及設施更新等內容,其文章量約有166篇。
第一,大學生比較注重證書和比賽實踐經驗帶來的榮譽,往往這類活動的閱讀量往往會比其他類型的文章高。第二,通知類的文章和薦書類的文章發布量不相上下,但通知類的文章的閱讀量高于薦書類文章。第三,原創類文章在高校圖書館公眾號極少出現,很少會發布有關撰寫者的心境和討論社會有關新聞的話題。
文章均日閱讀量在500~1000占50%,說明普遍學校發布的文章內容還有待提高。
三、如何對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進行改善
(1)關注熱點、注重互動[2]
目前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所推送內容更多是有關比賽、講座以及通知,極少是推薦書籍、書單,應多多推送一些校園趣事或新聞時事,適當使用網絡語言,在學生輕松閱讀的同時對事物有進一步的了解,既可滿足不同學生對其他方面的需要,又能吸引更多不同類群的學生。
另外,在推送內容話題時,增強學校圖書館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很重要,這可以在推送的任何話題內容都可以在末尾提及,互動內容如果是有利益性或回憶性,更能留住讀者,如留言有獎。
(2)設計固定推送系列
推送內容時可以有固定推送系列,如每周一結,可以對每周校內活動進行概括,可以讓讀者一次性了解全部新鮮事物;推送內容要以“質量”優先,切勿以“數量”論英雄,建議分2~3次推送,一次不超過4篇,并按照推送內容的輕重緩急順序進行排列[3]。
(3)定期更新電子圖書資源
圖書館里借閱到的工具書部分是相對老化、陳舊的版本,記載的知識不夠全面、嚴謹。系統需定期完善紙質版書籍轉換為電子圖書的流程,通過整合網絡資源和各高校圖書資源,平臺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最新版本的工具書資源提供給用戶定期更新電子圖書資源,節省用戶的精力和時間。
(4)推行借閱排行、建立獎勵制度
借書用戶一是可以通過借閱系統已經數字化的電子圖書,以數量形式形成一個排行榜,二是微信公眾后臺可查看用戶關注的留言互動量,以積分制形式形成排行榜,以推送形式公示每月借閱排行榜,使讀者體驗多種借閱服務新形式,不僅有效增強圖書利用率,而且可促使同學們學習,真正達到圖書資源共享的目的。
四、針對現狀進行具體的策略研究
(1)明確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定位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圖書館應設計簡潔的自定義菜單,目的是讓學生看到清晰的信息分類,快速獲取閱讀信息。學生可根據不同需求可以進入子菜單內設計的信息網絡鏈接,在內看到圖書情況、文獻、借閱排行榜、心得評論區等。
(2)根據讀者閱讀需要,改善閱讀推廣形式
第一,借書程序
學生使用自己的學號或相關信息注冊登錄該平臺,做到一人一號一用,不但可以查詢到自己在本校或外校的借閱記錄,還可通過此平臺操作完成圖書的借還程序,也可以隨時隨地查找和閱讀圖書,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圖書的借還率和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第二,圖書更新時間安排
學校根據不同時期時點定期更新圖書,進行圖書內容更換,不斷與時代接軌,定期通過推送內容形式告知學生,這樣學生會更愿意走進圖書館、點擊微信公眾號,增加學生的期待性、可靠性。另外,學生還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后臺形式或者留言預定圖書,一旦學校有此書籍資源,會通過信息發送形式告知。
第三,推送內容更新時間安排
由于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學生,需考慮學生的作息時間,應盡量避開上課時間。微信公眾后臺有一系列數據可以獲取每天關注公眾號的使用者的閱讀高峰期,會發現學生一般在食用三餐時和晚上21:00~23:00時間,使用手機的時間會比一天內其他時間多很多,此時閱讀公眾號推送內容也會增加,所以選擇恰當的推送時間,會更上一層樓。
(3)科學規劃平臺資源,提高資源整合利用度
單個高校的圖書資源一般是根據學校專業教育科目的圖書資源進行購買,資源不齊全。筆者建議各個高校進行聯系,利用平臺數據進行分享,加強高校平臺資源資源規劃,實現跨院校圖書資源分享,減少圖書資源重復,增加圖書資源完善,避免信息交叉或遺漏。
(4)提供有效的參考咨詢
目前就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來看,宣傳力度以及管理層面都有所不足,人員配置不完善。筆者認為對圖書館管理人員不僅是對其圖書館專業素質的培訓,還需培訓一個專門管理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團隊,在完善借書程序結構的同時,提高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內容質量也是需要完善之處。
參考文獻
[1]蔣逸穎,高校圖書館微信閱讀推廣現狀及改善策略研究,湖南,湘潭大學,2017.
[2]喬志娟,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影響力研究——以廣東10所高校為例,廣州,廣州大學圖書館,2017.
[3]張秋,楊玲,田曼,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2014.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陳雨敏(1999—),女,廣東梅州人,廣州工商學院經濟貿易系學生;
第二作者:陳夢婷(1994—),女,廣東梅州人,通訊作者,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三作者:孫? 俊(1988—),女,廣東廣州人,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
*廣州工商學院2018-2019學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校級項目,編號:xj20191371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