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柱

摘要:中職教師素質狀況是目前中職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打造“雙師型”教師,是中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所在。目前“雙師型”教師在中職教師隊伍中占比偏低、質量不高,中職教師隊伍建設,在于提高“雙師型”教師占比和質量;在于把好新進教師入職關;在職稱評定等方面,做好導向等工作。打造中職“雙師型”教師,并發揮其骨干作用,與中職教育改革是一致的,并相互推動,比如吸納企業參與中職管理,加強中職課程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等。
關鍵詞:中職;“雙師型”教師;教師隊伍建設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順應社會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發展職業教育,校園建設、教學設施和設備的改善與升級諸如此類的硬件方面存在的問題,隨著職業教育投資的增加,能夠迎刃而解;職業教育課程設置、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教育理念這些方面的改革,需要教師和教育研究人員加強研究,也能夠順利解決。而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則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如今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十分必要并且迫切需要解決。
一、中職“雙師型”教師現狀
中職教育教師有別于普通中學,其突出特征就是帶有鮮明的“職業”屬性,“雙師型”教師則是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備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能勝任學校的教學工作,又具備操作和操作指導能力,能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層面操作的教師。
當下中職學校很大一部分教師是從普通中學轉型而來,或者是由普通中學與半職業性學校合并而成。在職業教育原本不很發達,為了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地區,這種現象尤為突出。比如縣級職業教育學校,基本屬于這種情況,甚至時至今日,不少中職學校教師職稱序列尚未從普通中學轉換過來。這種由普通中學整合轉型而來的中職學校,教師原本也是中學教師,毫無職業學校的“血統”,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是中學的。而這些年中職學校新引進教師,依然與普通中學一樣地招考,招考要求上,所持有的教師資格證也是普通中學的。這些新引進教師沒有因為進入的是職業學校,而具有職業學校的特質。
目前國家大力打造“雙師型”教師,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工作情況》顯示:2018年,我國職業院校專任教師133.2萬人,其中,中職專任教師83.4萬人,高職專任教師49.8萬人。“雙師型”教師總量為45.56萬人,其中,中職26.42萬人,占專任教師比例31.48%;高職19.14萬人,占專任教師比例39.70%。也就是說,我國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不足1/3,在近些年整合發展起來的新建中職學校中,比例更小。以筆者所在的舒城職業學校為例,這所學校由舒城師范學校、舒城職高、舒茶職高于2017年夏整合而成,現有教師202人,“雙師型”教師僅僅36人,占比不到18%。“雙師型”教師分為專業基礎課“雙師型”教師和專業課“雙師型”教師兩類,其中專業課“雙師型”教師,在中職教育中更為緊缺。
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占比不足,同時也存在“雙師型”教師質量不高的問題。據《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師[2010]91號),中職“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條件并不高,比如“近五年參加市級以上教育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組織的累計不少于130學時的教師脫產專業技能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這一條,是認定“雙師型”教師基本條件之外的一個充分條件。就是說經過不到半年的脫產專業技能培訓,通常就可以獲得“雙師型”教師認定。這樣的“雙師型”教師,實踐能力如何,能否勝任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實在很難說。
提升“雙師型”教師的質量,一是提升專業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二是提升實踐能力和實踐指導能力。而后者是當前“雙師型”教師尤其需要提升的方面。
二、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打造一支強有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中職教育突破瓶頸的關鍵環節。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沒有真正形成,與非職業學校并無實質區別,這又怎么去培養適合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技術人才?目前中職“雙師型”隊伍建設,一是學校在職教師通過申報,由教育主管部門作“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二是通過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向社會或企業招聘“雙師型”教師。第一種情況是目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方式。第二種情況,由于目前社會和企業鮮有“雙師型”教師儲備,而并不常見。當然,社會或企業具有熟練技術技能,又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專業人才還是非常多的,將他們招聘進學校,再進行教學理論培訓,使之具備教學能力,由此而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卻是一種切實可行、十分現實的途徑。
就中職學校現有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來說,需要提升其內涵。1998年原國家教委在《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職業學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至今也才二十年。中職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尚屬初步階段,認定標準尚低。中職學校一方面要著力打造“雙師型”隊伍,提升“雙師型”教師在學校教師中的占比;另一方面,要對已獲得“雙師型”教師的教師進行再培訓再提升工程。其一,建立校企共建培訓基地。這種培訓基地是校企在教師培訓上的合作,中職教師可以獲得實際錘煉,提高實踐能力;企業熟練技工也可憑此平臺,接受教學能力培訓,由企業派駐中職學校兼職任教。校企雙方在師資層面進行交流。其二,中職學校教師,尤其是“雙師型”教師,可以入駐企業,跟班、頂崗實踐。這種直接參加企業生產活動,可切實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這兩項工作目前中職學校著手在做,但如何制度化,并做到切實而不是走過場,不流于形式,尚有許多工作要做。
中職學校打造這樣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能文能武,既具有教育水平,也具有動手能力,中職教育就不再是紙上談兵,培養出的學生也不再是書生式的,而是能在生產一線迅速進入角色,成為有知識有文化又有嫻熟動手能力的現代技術人才。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職學校紛紛擴大辦學規模,與普通高中并駕齊驅,在同等辦學層次中,擁有半壁江山。中職學校規模的擴大以及課程結構的調整,需要大批教師進入中職教育。中職教育師資來源過去一般由普通中學教師轉型而來,從“職業性”的角度來說,具有先天性不足。這在中職教育發展的過渡階段,是自然而然的現象。但對于新引進教師則要把好“職業性”這個關,對專業教師,要求擁有雙證,即中職教師資格證和技能等級證書,讓新引進教師入職之初就帶有鮮明的中職教師屬性。比如多從職業師范院校招收教師,因為這些院校與中職教育比較“對口”,某種程度上是為職業教育培養師資力量,這是有別于普通師范院校培養目標的。比如招收有一定企業工作經歷,且取得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證的畢業生,這類人才從生產一線來,又具有一定教學水平,在中職學校堪為人師。需要強調的是,教育主管部門要把好職業院校教師資格證頒發這一關,讓中職教師資格與普通中學教師資格具有鮮明的區分度。這樣的中職教師,更容易成長為合格的“雙師型”教師,具有職業教育的特質。
現在有一種現象,中職學校跟風對新引進教師格外重視學歷要求,用各種優惠政策吸納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加入中職教育。這當然不是什么壞事,高學歷人才進入中職教育,可提升中職教師隊伍層次,但中職學校更應該關注新引進教師的“職業性”素質,更應該吸納“雙師型”教師,這更加直接、實在。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定已經與普通中學分開,有單獨的評審標準和評審辦法,進行單獨評審,這是重視中職教育特點,突出中職教育規律的體現,但是在評審過程中,與普通中學的評審內容和方式差別還不是十分明顯。因此,在中職教師評審內容和方式上應更加突出中職特點。比如業務能力考核和實績認定方面,對中職教師技能水平和對學生實踐操作指導能力考核與認定要有所側重。對專業課教師還可將“雙師型”教師資格作為必備評審條件。
三、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中職教育改革論
(一)關于中職教育管理層結構問題
目前,中職學校由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的管理層由教育行政部門委任和領導,校長由政府任命,向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主持學校工作。私立學校雖然由持股人聘用人員管理,但也接受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但是職業學校是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專門技術人才,強調與企業和社會對接,特別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要產生效能,蜻蜓點水不行,浮于形式更要不得,非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不可。校企深度合作,由行政單方面管理顯然是不夠的,需要企業參與學校管理,形成以教育行政為主軸,由企業參與的,政企共同管理學校的新格局。
在這種管理模式下,“雙師型”教師建設將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切實實施,同時“雙師型”教師也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
(二)關于中職課程建設問題
目前中職有各科教學大綱,有在大綱指導下編寫的各學科教材,也建構起中職教育理論框架,初步形成中職教育理念。但是不可否認,中職課程結構尚存在重知識理論輕實踐技能的情況,中職教學大綱與普通中學比,尚顯得粗糙;教材編寫也沒有充分體現中職特色,實踐性內容薄弱;教學方式則多在課堂上紙上談兵,夸夸其談,而缺少真刀真槍地指導學生實踐;中職教育研究與普通中學比,也顯得薄弱。總之,中職教育,課程結構、課堂形式、教學方法等等諸環節,與普通中學相比,尚沒有充分體現中職的要求和實質,沒有體現中職教育的獨特性和規律性。在這種現實面前,“雙師型”教師難以獲得充足的發揮空間,難以施展自己的能力。
中職課程建設,就是跳出普通中學的窠臼,按照中職教育規律,體現中職教育在全面教育中的定位,針對中職教育的目標,建構自己的課程體系。這不是專家閉門造車“研制”出來的,應有企業參與,建立在對社會與企業對實用人才的需求的充分調研和掌握的基礎上。
(三)關于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是中職學校發展方向,也是中職教育的根本點。職業教育院校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獨立于企業之外的職業院校;一種是企業內的職業院校。前一種是職業院校針對企業和社會需求開設專業,經過學校培養,將學生輸送給企業;后一種是企業將新進員工,交送學校培養,然后再上崗。我國中職教育基本屬于第一種。因為是獨立于企業之外的職業教育,更強調與企業的合作。中職教育雖然強調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但又不同于傳統的學徒,不能只強調技能,還要注重文化課培養和精神塑造。所以職業教育也強調文化課教育和理論傳授。
下面是筆者對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學模式的設想(見表1):這個教學模式,關注目前中職生源狀況,顧及文化課補課,既強調文化課學習,也強調實踐能力的提高,循序漸進,且根據學生情況和校企合作情況,能動調整。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雙師型”教師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只有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才能擔負起這種教學流程,順利實現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工作情況[R].2019(2).
[2] ?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S](皖教秘師[2010]91號).
[3] ?原國家教委.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意見[R]教職[1998]1號.
[4] ?張勇明,李俊彬,曹佩紅.提高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長效性的策略研究[J].河北職業教育,2017(06).
[5] ?孫穎超,藍欣.美國職業教育教師培養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河北職業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