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晉瑋 胡安然 李成斌 劉倩倩 李瑩
摘 要: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革新速度加快,使得智能手機、電腦等高新產品在大學生群體變得極為常見。但處在高等院校這個背景下,這些電子產品是否已經變成了教育發展的一大阻力?那如何運用,怎么運用它們,已經成為了現代教育者難以攻克的難題。
關鍵詞:網絡發展;智能手機;自控力;問題分析
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思想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學生人手電子產品,小到小學初中、大到高中大學。由此孕育出一個新的詞匯——“低頭族”,“低頭族”(Phubbing),描述了21世紀一種特有的社會現象,即人們如今無論何時、身處何地,都做“低頭看 屏幕狀”的人[1]。這幾年,智能手機的出現,更加推動了低頭族的壯大。大學生作為“低頭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低頭族”勢力的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現形勢下大學校園低頭族的現狀
2019年8月30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其中網民年齡在20~29歲之間的人數依舊高居網民年齡比例之首,高達24.6%,更令人吃驚的是,大學生(包括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也拿下了職業結構的占比例第一,占到了26.0%。這僅僅只用一年的時間,大學生群體接連拿下了兩枚“金牌”,不得不引起泛泛人的關注。對于為何大學生會首當其沖地成為受害者?如何使用智能手機?該不該抑制智能手機進校園?這些問題更加引起了教育者的重視。
二、“低頭族”在大學校園普遍存在的因素
1.校園氛圍的影響
首先是同學們經過三年的磨煉,熬過了高考,精神一瞬間釋放,家長們不再束縛學生的天性,任由其發展。再就是大學作為高等院校一部分,獨立于高中與社會之間,是溝通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它沒有高中制度的嚴格,也沒有社會上制度的放縱,所以大學給人的是一種悠閑、輕快的感覺。還有課程的不緊湊,大學老師的自由性,也給大學生帶來了沉迷于玩手機的契機。
2.課堂的枯燥性
大學作為高等學府,所學的內容比高中更加深奧、專業,同學們初涉大學課程,難以接受其難度的更替,還有一部分學生所選的也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所以他們對課堂的態度是充耳不聞、敬而遠之。又由于師資力量和資源有限,大學公開課、選修課,還有部分專業課都是大容量的大課堂教學。這樣的方式存在很多問題,教室大、學生多、座位不固定、音響效果差、老師和學生零互動,導致課堂學習氣氛不濃,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以至于玩手機成了一種精神寄托。
3.學習生活的需求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在情感、理解力、情緒方面,與高中相比,是變化極大的。再加上社會、學校、家庭的多方面壓力,不免會面臨專業課學不會、情場失利的問題。汪燕等人認為,身心發展趨于成熟的大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其處理事情的方式。但是,當他們遇到冷淡的人際關系、學業表現不好、就業壓力大等問題時,意志不堅定的人容易產生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等負面情緒。逐漸情緒化的他們急需要壓力的釋放,智能手機給大學生創造了一個很好的途徑來宣泄情感,他們可以面對手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2]
4.自控力的約束
智能手機的聊天性能也為大學生的社會交往提供了橋梁,他們既可以通過手機QQ、微信等聊天軟件與同學交流感情,又能通過手機游戲等方式結實更多的游戲好友。從而拓寬自己的交流層次、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這一方面,對于還未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也極具吸引力和誘惑力。正因為智能手機所具備的功能是大學生所期待的,再加上手游、聊天APP的層出不窮,使得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在這些誘惑面前顯得無法自拔,以至于很多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住這個“度 ”,從而漸漸地沉迷于智能手機給自己帶來的快感,并一步步走入歧途、荒廢學業。
三、針對校園“低頭族”現象的改變措施
1.學校層面的改變措施
大學作為學生的第二轉折點,應充分利用其轉折點的作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成才,樹立科學的成才觀,不但關注大學生的學習與工作,更應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滿足他們的心理與成長的需求。努力為大學生創造一個快樂成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特別要重視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次是引入手機課堂,利用手機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設置手機掃碼簽到、手機問題搶答等一系列活躍課堂的方法,使得學生主動舍棄“低頭族”、主動去學習。
2.學生層面的改變措施
首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自控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駕馭手機的基本素養。其次,做一個有規劃的人,做好自身生涯規劃、職業規劃、學習規劃,一個有明確規劃的個體是不會迷失的。最后,多參加一些社團組織、文體活動,這樣可以提升個體交往能力,增強其交際歸屬感。[3]其實,大學生思想豐富多彩,想法多、觀念新,性格突出開朗,缺少的只是機會。結合一些管理的概念,在學生中開展一些類似企業上自我管理、自我加壓的方式,輔助以班導監督、學習制度變更、開放晚自習等對學生學習有利的條件,形成抓管齊下的局面,被動和主動相結合,消除手機依賴性。
3.家庭層面的改變措施
父母是孩子的第二面鏡子,孩子也是父母身上的影子。家庭的啟蒙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應主動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的惡語相比、棄之不顧會對孩子內心造成更加嚴重的創傷。同時主動與孩子交談一些孩子喜歡的內容,例如中國歷史、期刊雜志等。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引導孩子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勞逸結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語
馮象在《木腿正義》中提到:“工具主義跟大學教育和學術的理想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大學生作為“低頭族”的先鋒,手機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作為娛樂與智能學習一體化的手機,我們也不能只看到前者而忽視了后者。智能手機是把“雙刃劍”,但也不能成為大學生沉迷手機的理由。刀,固然鋒利,可傷人,亦可救人。手機亦是如此,手機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不過用的人不同,才會有不同的價值。
如何讓大學低頭族們抬起頭來,這項工作任重道遠。只有教育政策支持、家庭教育到位、學校環境良好、學生個人自律,全方位、多層次的共同作用,才能逐漸轉變這種現狀,讓低頭族們抬起頭來。[4]此外,智能手機作一種工具,更應該合理地使用它,而不是被它綁架。
參考文獻
[1]趙肖.大學生“低頭族”的研究文獻綜述[A].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6).
[2]汪燕.高校校園低頭族現象的原因分析與解決措施[J].高教論壇,2015(6).
[3]高才華.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015(75):159-160.
[4]陳少鴻,藍宇坤,陳曉玲.大學低頭族的現狀及應對措施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5):101-102.
作者簡介:
郭晉瑋 男 1998.11.27 學歷:本科 山東協和學院 醫學院 專業:醫學影像技術